硕博故事 | 从职场到校园:读研让我对未来有更多“选择权”

2024年01月05日

西交利物浦大学程恳博士的办公室有一块黑板。当学生在科研中遇到问题,程老师随时欢迎大家找她开会。

硕士研究生李义萱(下图左)就读于西浦慧湖药学院药学专业。她和生物科学专业的博士生学姐同一个课题方向,两人经常一起走进导师程恳博士(下图右)的办公室。

两个学生,一位导师,一块黑板,热烈的讨论由此激发。

“有时候找老师讨论实验中遇到的难题,三个人站在黑板前,老师会在黑板上画线,分析各条线的数据情况。”李义萱说。

“我们每个人在黑板上写下自己的看法,用框架图梳理思路。当遇到某个点,不知道如何解决,我们会一起想办法,讨论说A方案怎么样,B方案和C方案怎么样……”

黑板前的这些时刻,非常打动她。她说:“这段经历非常重要,带给我的感触很深。”

读研前,李义萱曾是医院的一名药剂师。如今,在医院的工作场景之外,读研让她解锁了一个又一个新的方向:

“做科研是什么样的?生物实验怎么做?如何写实验报告、写论文?新颖前沿的研发技术有哪些?……”

“每开拓一个新领域,对自己而言,将来的路也会更宽一些。”她说。

从职场到学校

2020年,药学本科毕业的李义萱,原本打算出国读研,因疫情而中断了计划。她觉得“积累些工作经验也是不错的选择”,选择了直接就业。

此后的两年,她成为外资医院的一名药剂师,每天穿着白大褂,在药房审核医嘱、指导患者用药。每周,她和年轻同事们在一位临床药学博士的带领下,轮流做药物临床应用方面的报告,分享心得。

药剂师是一份需要高度责任感的工作。李义萱喜欢自己的工作,但提升学历的想法一刻也没有停止。

“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医药行业对学历的要求不断提高,读研是有必要的。”习惯了国际化工作环境的她,将目标锁定在中国的多所中外合作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与苏州工业园区共建的西浦慧湖药学院,吸引了她的注意。

在向招生老师详细了解了课程结构、科研项目、师资和实验条件后,她做出决定,申请了西浦慧湖药学院两年制的药学(研究型)硕士专业。

痛苦并快乐着

从本科到研究生,李义萱感觉到,“难度突然拉高”。

“课堂上,老师让学生充分参与讨论,很多问题是开放性的,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对与错。

“遇到问题直接问老师,这在本科时是有的;研究生更需要自我探索的能力。老师会引导我们,通过查文献、搜集资讯,形成自己的思路,然后和老师讨论。”

药学专业有不同方向的实验课:药理学、药剂学、药物分析、生物学……对于实验报告的撰写,学院以论文的高标准来要求。她说:“一开始会经历很多痛苦,从实验操作、数据处理到报告撰写,非常头疼。”

“我会反复观看实验视频,对照同类实验的统计数据,找同学分享经验、向老师请教。”

“读研,就是痛苦并快乐着。”她说,“压力大,作业多,实验会经历失败。但是不断积累经验,下次就能做得更好。”

第二学期,她进入了程恳博士的课题组。

规划与目标

李义萱的硕士课题是研究代谢产物二甲基胍戊酸在Ⅱ型糖尿病中的作用。

“以前在医院工作,接触过很多患者。对于药物和疾病之间的关系,我一直很感兴趣。”她说。

入组后,程老师让她先学习文献,写一篇包含该领域最新发展的背景介绍。然后,在组内高年级博士生的带领下,她开始了与细胞相关的生物实验。

生物实验有严格的周期性,她需要在特定的时间节点,完成给药等实验步骤。

每周一,课题组召开组会。从组会上,她能了解到不同课题方向的研究进展,同时明确自己接下来的实验任务。

根据每周的组会和实验节点,她把自己的时间安排得明明白白:

“给药有时在晚上,有时在清晨,我会根据这些来调整作息。

“本学期有哪些重要任务?每个月的任务怎样分配?我预期的实验结果是什么?如果没有达成,要做哪些调整?读研,重要的是有规划、有目标,把眼光放远。”

李义萱将于今年夏天取得硕士学位,目前正在程恳博士的指导下完成毕业课题。

在李义萱看来,读研带给人的不仅仅是学历上的提升,通过拓宽视野、自我沉淀,拥有更多药学相关领域的体验,这段经历让稚嫩的学生真正走向成熟。

“随着竞争力的增加,你会拥有到更多机会,对于将来的就业,选择权也会更多一些。”她说。

(记者:石露芸 图片提供:李义萱)

 

2024年01月05日

硕博故事 | 行业大佬与学术大牛,带给我不同的宝藏经验
西浦故事

硕博故事 | 行业大佬与学术大牛,带给我不同的宝藏经验

在前不久于西班牙举办的第二十六届IEEE智能交通系统国际会议(ITSC 2023)上,西交利物浦大学博士二年级学生管润玮一连做了两场论文主题报告。 这场学术界顶会大咖云...

阅读更多
硕博故事 | 两年半博士生涯,开挂的人生,学以致用初心不改
人文社科
招生专区

硕博故事 | 两年半博士生涯,开挂的人生,学以致用初心不改

2022年7月,李娜完成博士论文答辩,短短两年半时间,拿下教育学博士学位,成为西交利物浦大学未来教育学院的首位博士毕业生。 她边工作边读博,期间发表27篇(部)论...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