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互投影项目《淇淇的白日梦》引发生态保护思考

2024年03月26日

“花瓣,是离别的赞歌,安魂的主旋律;来铺上一颗残缺的星星,然后与他诀别。”

逝者归途,生灵共舞;白花盛开,灵魂飞升。这是《淇淇的白日梦》(Kiki's Daydream)中设计的对最后一只白鱀豚的葬礼,一个触动灵魂的仪式,一场情感的交响曲。

观众将鲜花轻轻放在桌上,为最后的离别送上一份心意。随着每一朵花的落下,淇淇的模型上也盛开着白花,象征着离别的悲伤和希望。最后,淇淇与其他生灵的灵魂一同飞升到天堂。

《淇淇的白日梦》是由西交利物浦大学影视艺术学院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学生团队打造的综合性交互投影项目。该项目由实体模型、交互装置和投影影像三部分组成。在刘芳老师的指导下,由组长张力文和组员吕原璐、潘景逍、彭采薇、尹鉴池共同完成。

《淇淇的白日梦》展览海报

从左到右依次为:彭采薇,吕原璐,刘芳(指导老师),张力文,尹鉴池

在这个充满创意和情感的艺术项目中,世界上最后一只人工饲养的白暨豚——淇淇,以实体模型的形式呈现在观众面前。白暨豚,一个已经宣告功能性灭绝的物种,代表了人类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和忽视。整个项目旨在通过创造一种沉浸式的体验,唤起观众对于生态环境和濒危物种保护的关注与深思。团队成员们希望通过“淇淇”的故事,让观众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生态保护的重要性,从而引发更多的共鸣和行动。

在项目体验过程中,观众将首先被引领进入淇淇的“幻想世界”,穿越时空,体验物种灭绝前的“意象式回溯”。观众将跟随长江原住民白暨豚的视角,目睹和感受她眼中从古至今的环境变迁。随后,“现实世界”的呈现将通过震撼人心的声音和画面揭露人类活动和工业化对白鱀豚的伤害,让观众深刻认识到人类对濒危物种生态环境的破坏。

“淇淇过去浪漫的‘幻想世界’和残酷的‘现实世界’的对比是我们一个别出心裁的设计,”组员潘景逍解释道,“比起照本宣科念‘世界上已经只剩下一只白鱀豚,我们一定一定要保护它’这种口号,让观众第一视角陪伴淇淇历经沧桑巨变,更能让观众与现实白鱀豚的处境共情,让观众更有代入感。”

淇淇带领观众进入幻想世界

现实世界的残酷

提到项目的一大精心设计的亮点——白暨豚的葬礼,潘景逍表示,“我们希望观众能用一种可视化的方式来感受到自己的情感,为最后一只白鱀豚送别。”

项目成员“Arduino”开发套件结“Touch designer”设计了一个可交互的用来献花的桌子。当观众按提示把花放到桌面上的指定区域时,传感器会探测到花的存在,然后投影仪会把花朵盛开的动画投放到淇淇的模型上。

此时,观众的身份已然转变,他们不再仅仅是旁观者,而是成为了这个故事的参与者,通过亲手献上鲜花,为淇淇送上最后的祝福。这种实体交互设计增强了观众的沉浸感和参与感。

可交互献花的桌子

淇淇的模型上随之盛开着白花

然而,在项目的开发过程中,团队也遇到了不少挑战。潘景逍表示,在交互代码编写方面,自己花费了大量时间和心血钻研。吕原璐也提到,在视觉设计方面,需要不断尝试和筛选才能找到最佳的呈现方式。

成员在一起拼接淇淇的3D模型

《淇淇的白日梦》不仅在“第十一届未来设计师·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和“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数字媒体科技作品及创意竞赛”中获得了江苏省三等奖,还在第三届数字媒体艺术展上展出,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好评。

“整个作品情绪的递进处理很到位。视觉、听觉、以及最后葬礼的互动设计密切融合,共同打造了一场沉浸式的视听体验,紧紧地牵动着我的心。”体验完该项目的观众丁其昌感叹道。

“《淇淇的白日梦》不仅仅是一个艺术作品,更是一次对人类行为的反思和警示,呼吁人们共同关注和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潘景逍和吕原璐说。

(记者:刘雅心 编辑:李雯祯 图片:吕原璐、影视艺术学院  )

2024年03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