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6日
王静怡 2024届毕业生
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专业
目前就读于剑桥大学
MPhil in politics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
Part.01 启航——梦想生根的机遇
王静怡选择国际关系作为专业缘于一次西浦专业宣讲会,这次宣讲会中Michael Connors教授有关国际关系专业的演讲让她意识到国际关系才是自己渴望研究的方向,也坚定了她的专业选择。王静怡无数次回顾都感谢那一刻的决定,因为正是那次抉择引领她走向了一条热爱的道路。
国际关系专业的学习旅程证明了小众专业也有独特的优势。在这个规模较小的专业里,每位成员都能获得更多的关注,教授们几乎熟知每一个人的名字,这样的亲密感营造出一种温馨的学习氛围。研讨课往往保持着小型团队的形式,提供了更为深入和自由的讨论空间,让每位学生都有充分表达观点的机会。
西浦拥有来自世界各地老师和同学,这种多元包容的环境让王静怡不出国就对跨文化交流有了更直接的理解。在西浦做过的研究助理和科研项目为她研究生申请学校的简历增色不少。同时西浦国际关系专业特有的交换项目——都柏林圣三一学院交换,这场交换经历也给了她很大的收获。
在西浦四年的学习中,王静怡既可以沉浸在充实的学习中,又可以和朋友们在一起每天谈天说,还可以和各位教授和老师们交谈学业和未来规划。虽然每个学期末完成高强度assessment但是她并不会觉得痛苦,因为在精神上是快乐和有希望的。王静怡在西浦四年在受到的关注、爱和各种正向反馈中变得越来越自信、越来越能感受到自己内生的强大力量,开始变得发自内心的勇敢和坚定,同时最后申研也达到了最初的目标,她永远感谢在这里的时光。
Part.02扬帆——专业趣事与独特体验
在大三选课过程中,国际关系专业并没有与学姐学习进度相对应的西语课程,但是王静怡对于西语有着浓厚的兴趣,并且不想放弃继续学习的机会,于是她开始和学校各部门写邮件寻求解决方法。巨大的课业的压力以及学习西语课程的机会渺茫使她十分失落。但非常幸运的是经过两周的邮件沟通,西语课程组的老师们实现了课程体系的创新,不仅专门向仅有的两个学生开设对应的西语课程,也为ESS的学生提供了学习机会。
这也是她在西浦感触最深的地方之一:学校课程组的创新让她真实的感受到,学校会认真倾听与考虑学生的声音和诉求,即使一两个人微弱的声音也会被重视……这也让她学会了去维护自己的权益、寻找各种办法解决问题、努力为自己争取学习机会、从而更加发挥自己的能动性。
国际关系专业也在大四上学期为学生提供一学期的交换机会,她选择了爱尔兰都柏林圣三一学院。在都柏林圣三一学院的独特体验让她体会到了在中国作为主体民族和在爱尔兰作为少数群体在生活和交流时的不同心态,也让她能够更加理解学校里的外国朋友第一次来到中国学习的感觉,从而使她找到了自己在专业领域深耕的方向,开始对未来的学术研究和职业规划有一些期望和设想。
Part.03深耕——研究生申请经历:厚积而薄发
在申请研究生的道路上,王静怡的经历充满了坚持与收获。她深知申请研究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长期的积累和准备。在西交利物浦大学的四年里,她积极参与了三段研究助理(RA)和一段SURF项目的研究工作,这些宝贵的经历不仅丰富了她的简历,更为她的研究生申请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特别是在与China Study系的Prof. Dragan Pavlicevic合作进行的一项关于中国改革开放年代经济杂志的研究中,她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从最初的讨论修改设计,到之后半年内完成数千条文章的coding,她都尽心尽力全力完成。这段经历不仅让她对复杂的coding和量化研究方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还让她学会了如何在研究中保持耐心和专注。
此外,王静怡在国际政治领域对全球移民和民粹主义政治有着浓厚的兴趣,并将自己的兴趣与研究课题紧密结合。她的本科毕业论文(FYP)便是讨论欧洲移民问题,将与自己的西语学习经历相关的西班牙作为案例研究。在准备FYP的过程中,她不断地阅读相关文献,虽然过程中充满了挑战和压力,但因为是自己最感兴趣的主题,她享受每一次的突破和发现,这也更加坚定了王静宜对这一研究领域的热情和追求。
在申请研究生时,王静怡虽然整体timeline比较靠后,但她凭借前三年的扎实基础和丰富的科研经历,依然获得了优异的申请结果。在大四交换学习期间,直到大部分人开始投递材料的11月份,王静怡还在适应爱尔兰的交换学习生活。但在回国后,她迅速调整状态,迅速着手准备各种申请材料并投递。最终,她成功收到了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伦敦大学学院,和剑桥大学的offer,王静怡表示,她很开心能在未来的研究生阶段,继续在感兴趣的领域深耕进修。回顾整个申请历程,她深刻体会到,稳扎稳打的保持成绩和力所能及的做科研,是通往成功的钥匙。她的故事,无疑是对每一位勤勉学子最美好的启示:只要准备充分,信念坚定,幸运与成功终将如约而至。
王静怡的申请经历告诉我们,申请研究生需要长期的积累和准备,同时也需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和坚定的信念。只要我们在大学期间努力学习、积极参与科研活动、以兴趣为导向,浇灌以坚定的信念和毅力,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就一定能够在未来的申请中脱颖而出、实现自己的梦想。
Part.04 学姐的Q&A
Q:学姐你好,在大学期间,有没有某个特别忙碌但却又让你感到异常充实和满足的时刻?可以和我们分享一下你在那个时刻的体验和感受吗?
A:在每个学期最忙的时候,平时从来不喜欢熬夜的我也会在BS写essay熬到凌晨三四点,仿佛阶梯教室总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最能引人深思,状态绝佳的时候轻而易举能理清文章的结构脉络、写essay写的心情舒畅,休息的间隙里会突然灵光一闪想到很满意的论点或者论证方式,立马记下来,这种成就感和沉浸感让我在学自己喜欢的专业时有一种幸福感和安全感。凌晨往往正是夜间最安静寒冷的时刻,在回宿舍的路上经常看到悄无声息的马路上在路灯的黄晕下弥漫的雾气,这个时候总有种莫名的充实和归属感。每个学期末完成高强度测试的时候让我觉得其实要比高中还要认真,但是并不会觉得痛苦,因为在精神上是快乐和有希望的,我一直觉得我更适合这种散布在学期中间的考试,能让我找到自己的节奏投入每一个话题的研究,而不是像之前一样一考定终身,这让我在这里找到了更适合自己的教学方式和学习节奏,以前在高中找不到的可以全身心投入学习的感觉,现在找对方法反而有种事半功倍的感觉。
Q:学姐,看到你的故事我们都很受鼓舞!可不可以接着分享一些在西浦学习生涯中印象深刻的经历呢?
A:还记得在阳光明媚的让人有些恍惚的五月,我们因为窗外的阳光太好而把西语口语课挪到了户外,早九在露台花园里喝着冰拿铁晒着太阳吹着风用西语讲着童话故事,这个画面真的能在回忆里温暖我很久,初夏的阳光下,我喜欢和朋友们在一起每天谈天说地、自习、春游,喜欢和各位教授和老师们交谈学业和未来规划的安心……在这里我们都是平等的个体,你的声音会被听见。
我们专业的很多老师在学术之外,也很乐于和学生讨论学生的各种想法和未来发展的规划,他们丰富的经历和稳定的情绪可以解答我的很多困惑,抚慰我对未来的焦虑。我也感受到自己在不断成长为一个独立而成熟的个体。
在西浦的四年时光中,我在受到的关注、爱和各种正向反馈中变得越来越自信、越来越能感受到自己内生的强大力量,开始变得发自内心的勇敢和坚定。想起来大一刚入学时见到的学长学姐们自信独特和闪闪发光的样子,我想我也在慢慢努力成为这样的人。非常感谢西浦为我提供的自由自在,探索未来的平台。
Q:学姐,你的心态和方法真的很值得我学习!最后,你有没有什么想对正在经历学业压力和挑战的学弟学妹们说的话呢?
A:可能大家在面对申请季的时候都多多少少会有些焦虑,我当时在都柏林交换的时候也是,平时的学习再加上申研的压力、以及我的拖延会让我的心态很不稳定。但实际上申请季过后觉得,平时把要做的做好,申请季的时候就也不会很难,感觉申请结果大部分都是平时的成绩和各种研究实习经历决定的,不用在最后觉得太有压力。像我最后来的剑桥的polis这种每年录取人不太多的专业感觉其实偶然性也很大,我当时也没有想到会录这个专业,本来以为另一个专业会更好申请一些但是被拒了。像他们这种专业每年的波动很大,其实更没有必要焦虑,觉得差不多有可能的想申请的专业如果有精力准备的话都可以申请一下,不一定听某个中介说没有什么希望就直接放弃,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
END
活动策划|人人说团队
文案|龚琪 董佳棋 李昱泽 王思涵
排版|李昱泽 龚琪
校审|龚琪 董佳棋 王雪婷 周秦
2024年1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