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9日
可以请您分享一下您的姓名、专业和年级吗?
我叫严哲倪,大家可以叫我Alice!现在是大三,就读于人文社科学院翻译专业。
PART 01 专业概括
1当初是什么原因让您选择了翻译专业作为自己的学业道路?
23年春日的一个傍晚,当我看到屏幕上跳出那一行 “You are successfully enrolled onto the programme: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的时候,我正坐在FB的教室里准备西班牙语的presentation。窗外,是一日中无比珍贵的蓝调时刻。我到窗边猛吸了一口清冽的空气,而后打下一行字:我于是续写小时候的梦想。兴许是接触英语较早的缘故,我固执地认为自己与这门语言有着“命运般”的缘分,并在汉语拼音都没有认全的年纪诉说着想要当一名“同声传译”的梦想。我爱阅读与写作,也爱交流与分享,语言的深邃和奥妙令我步履不停、热忱不止。于是,小溪终于汇入了梦寐以求的汪洋大海。
2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您觉得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例如哪些方面能力的提升或是习得哪些专业技能)
学习翻译真正让我受益终身的,是贯穿始终的一种思维习惯:时刻与世界声息相闻。翻译如一面多棱镜,折射着各个领域,各个行业的过去、现在与未来;翻译亦是一个透光的穹顶,阳光照进来,能量也氲出去。我们常说,翻译人嘛,法律、医学、财经、建筑等等,什么都懂点儿 (We know something of everything)。
3 学习翻译专业的体验是怎样的?
Amazing!翻译大家庭是无比温暖而凝合的存在,每每与老师们、朋友们在一起学术探讨,又或是心与心的畅聊,就好像在冬日初雪里捧着一杯甜甜的太妃榛果拿铁,幸福满溢。
于我而言,这是迅速成长的两年:我们在语言学、文学与翻译理论的深厚土壤中夯实基础、汲取养分;我们见证并感受着数字化技术为翻译赋能;我们终于明白,翻译绝非平白的语言转换,而是文化的桥梁,是思想与情感的触媒。
除了“硬技能”,翻译教会我更多的,是面对生活的力量。尤记得大一第一次专业课的阅读材料上说,“It (Translation) has the longest apprenticeship of any profession. Not until thirty do you start to be useful as a translator, not until fifty do you start to be in your prime.” 用中文讲大致就是,“翻译在众多职业中,学徒之路最为悠长。三十方觉译事有所用,五十始迎翻译黄金期。” 这是坚持,也是匠心。我曾望着柯布西耶家具展厅里的功能主义产物出神,拥抱着穿越时间而来的真诚与纯粹。彼时忽而觉得所谓翻译,所谓生活,仿佛触类旁通。一如字句间的逻辑,“达”与“雅”的调和,译者的初心与使命;又好比平凡日常里的哲学,张弛有度。
PART 02 专业课程的特色
01 西浦翻译专业有哪些课程独具特色和魅力?
在西浦的翻译专业里,学子们体验的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文字转换,而是踏入了一个融汇古今、跨越边界的综合知识体系(“翻译”+)。这个专业如同一座精致的苏州园林,将翻译的艺术与多元学科交织,如人工智能等,形成独特的学术景观。知识的讲授也不仅仅局限于课室,翻译专业的学子拥有丰富的实践、实习和参观机会,让同学们接触到行业的前沿。我在其中得到了丰富的滋养。
02 这些课程中哪些内容有利于您对未来的职业规划?
翻译专业不仅培养了同学们扎实的专业素养,更让给了同学们高瞻远瞩的能力和探索未知的勇气,无论未来从事什么行业都会受益匪浅。例如,同学们既能学习文学作品、语篇与句法,也能探究科学视阀下语言习得的原理与逻辑。既有机会学习我们既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放眼翻译在全球化背景下的迭代与更新。翻译课程还会学习法律、医学方面的专业术语,也有实地参访翻译科技公司、了解行业前景与就业现状的机会。无论是追求稳定的学术生涯,还是投身瞬息万变的职场,西浦翻译专业的全面训练都将为其奠定坚实的基础。
03翻译专业的专业课具体会教授哪些内容?有哪些特别之处吸引了您?
西浦翻译专业的课程设计囊括了多个领域视角,超越传统的翻译范畴。笔译课程包括政治、财经、人类学及多模态等的维度。口译则构建起一套从基础至高级的能力发展路径,从基本口译技巧、联络口译到视译,从交替传译、同声传译到会议口译。特别是在这学期的视译课上,同学们学习了眼动实验(eye-tracking),借由技术使翻译过程可视化,探究不同翻译技巧选择背后的成因与影响,进而深入反思,为后续的练习提供指导。正是这样从理论到实践,从基础技能向纵深研究的循序渐进,为同学们提供了丰富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PART 03 和教授的故事
01 分享一位让您印象深刻的教授,你和他/她之间发生过哪些趣事?
那就从故事的扉页讲起吧——在专业选择申请表提交的前一个礼拜,在与胡婉老师畅聊后的一个下午,我走了出来,看到HS楼后面的玉兰花开了。我告诉自己:吃掉Victoria这个甜甜的榴莲酥,你就要成为一个准翻译人了!
那种感觉是极奇妙的,仿佛做了一个长长的梦,而梦的尽头是可触摸的当下。曾经对于英语学习的一腔热忱终于有了回响,一个愿望实现,新的故事启程。用Victoria的话说,我们可是“第一届翻译专业的宝宝”呢!
往后的日子里,胡老师是传道授业、循循善诱的师者,带着我们穿梭翻译的灵动丛林;胡老师更是我最可亲最可爱的朋友和伙伴:我们无话不谈,美食美景,理想现实。她教会我要聆听心底的声响,自己的能量要好好守护;每每在HS不期而遇,多半是胡老师刚加完班,而我正在与论文苦战之余小憩,我们在电梯里相识一笑,在互换能量间彼此治愈,于是从彷徨到笃定,化压力为成长。
小小的私心:Victoria如果你恰好看到了这里—— Give yourself a pat on the shoulder and say you did a good job today! 拍拍自己,今天也很棒啦: )
PART 04 学习方法
01在不同专业课的学习之中,您有哪些经验和见解?
不同的课程各有侧重。我们习得翻译理论与实践的严谨与细微,回溯前人成果并加以创新性运用;我们对不同体裁的文本细致分析,欣赏字句表面的审美也挖掘其背后的意蕴,从而进行有批判性的甚而颠覆式的重组与思考。除了保持思考,也应多多总结。我喜欢用思维导图规整每一周的新知,用以理顺脉络,更能包容遐思。
PART 05 学习生涯中印象深刻的经历
01 描述一段特别难忘的学习经历或翻译工作经历?
今年暑假,我有幸参与了我们系同学校专业管理与质量保障办公室(EQA)合作的翻译项目,在教授们的指导下,沉浸式体验了一个翻译项目从落地实施到正式交付的全流程。
项目伊始,我们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构建了一个基于原文本语料的术语库(Term Bank)。通过广泛搜集与查证,确保每一个术语都准确无误后,我们着手承担第二阶段的翻译实操任务。有了术语库的帮助,整个翻译流程更显丝滑流畅。第三阶段是数据收集和研究阶段。通过实践数据的对比分析,亦让我对翻译过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最后,我们团队全力以赴,确保翻译的最终文本按时高质量提交。项目成果交付后,我们小组还在翻译博士生学姐的带领下,展开了更为纵深的总结与研究,运用出声思维(Think-aloud)进一步探究分析了对于信息性文本翻译的认知过程,并合力完成了学术海报的产出。
PART 06 Q&A
01随着翻译软件的发展和大众英语的普及,有人认为现在翻译专业的就业越来越窄,你怎么看?
哈哈哈!这仿佛是每一位翻译人绕不开的话题。不过我觉得仅用“就业窄”来描述翻译行业的现状是极武断而不客观的。在过往的企业参访学习与科研项目中,我感受到的是译者角色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我们的身份在数字化科技的加持下日趋多元:我们首先是译者(Translator/Interpreter),更是技术集成与应用专家,是文化传播与阐释者,是信息筛选与评价者,是翻译质量与效率优化师,也是教育与培训领域的引导者等等。在AIGC(AI Generated Content,基于人工智能技术自动生成内容的新型生产范式)时代,在大众英语日渐普及的今天,我看到每一位译者的面前,是阳光摔开的万道金光。
PART 04 学习方法
01 对学弟学妹的祝福
那就引用一档我很爱的播客《贤者时间》中的一句话:“即使忙小小事,我也要认真地忙小小事;即使做边缘人,我也要快乐地做边缘人。” Good luck and have fun!
- END -
【人人说】活动策划|人人说团队
文案|王思涵 龚琪 董佳棋 严哲倪
排版|杜瑞娜
照片提供 | 严哲倪
校审|王雪婷 周秦
2024年12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