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3月11日
在西浦学习:自由背后的成长课
“刚上大学时,我踌躇满志,想尽可能多学一些,丰富自己。”本科期间,郑世玥以文科背景同时挑战信息系统管理与金融计算机双学位。面对代码和算法的“硬核”课程,她坦言起初倍感压力,但跨学科的融合让她逐渐发现商业逻辑与技术实践的互补魅力。“实际上非常有趣,我很享受每次完成项目后获得好成绩的乐趣。”这段经历不仅为她顺利申请到墨尔本大学信息系统硕士打下基础,更让她在职业选择中找到了商业与技术的黄金交叉点。
郑世玥在墨尔本大学硕士毕业典礼
初到西浦时,没有围墙的校园曾让她困惑:“我找了很久没找到学校,这种开放式的设计完全颠覆了我对传统大学的想象。” 但正是这种“自由”环境,让她深刻理解了西浦“To be a young adult”的理念——自由与责任共生。“作业晚交扣分,考试挂科重修,没人会追着你学,全凭自觉。”她回忆道。通过“2+2”项目赴英国利物浦大学后,她进一步感受到国际化教育的精髓:“这种又自由又被无形约束的感觉,和传统教育中被动学习和接受的模式很不一样。教会我作为成年人对自己负责,我一直到现在都很受用。”
在出发去利物浦前的暑假,郑世玥偶然在学校里看到了格林卫支教项目的招募广告,“与外国同学的交流让我对世界充满好奇,我想尝试不同的生活。” 2016年的夏日,在斯里兰卡郊外的土地,郑世玥住进了没有屋顶的僧舍,拥有了一间没有黑板的 “教室”,面对斑驳的墙面和一群小和尚,她教他们说英语,带着他们修缮寺庙的壁画。
斯里兰卡支教期间与当地学生互动
离别那天,一个小和尚将攥得有些融化了的糖塞给她——那是他从住持那里获得的奖励。“糖纸都磨破了,但他一直没舍得吃。”回程的路上,穿着纯白校服的学生们站了两排,将装满早餐的黄纸袋抛向她们乘坐的牛车。这段经历让她始终关注国际公益,如今虽然工作繁忙,仍计划参与尼泊尔大象保护项目。
郑世玥与义工团队
多重身份:在商业与社会责任间架桥
如今的郑世玥,是青海一家商贸公司的运营总监。她最自豪的“作品”之一,是一款从零搭建的线上购物小程序。她带着团队从用户界面设计到交互逻辑优化,一步步将荒地耕耘成绿洲,实现了用户量增长至9万,活跃人数高达75%。“用户可以在小程序上完成采购、预订、反馈,真正实现无纸化运营。”去年,她率队参加全国超市运营陪跑计划,凭借精细化运营方案拿下西北赛区第一、全国第二的成绩。“那段时间,团队在会议室边吃盒饭边改方案,虽然辛苦,但成就感满满。”
工作之外,郑世玥身兼多重社会职务:青海省西宁市城北区政协常委、青海省女企业家协会成员、青海省欧美同学会理事。平日里,她主要通过撰写提案把百姓日常生活中需要改善的问题提交给政府,为了收集建议,她会定期参加社区座谈会,收集街道工作人员和小区居民的问题和意见:某路口红绿灯时长不合理、某小学门口缺少减速带……“我们主要起到百姓和政府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父亲多年的参政经历深深影响了她。“企业家的社会责任不仅是纳税,更是创造就业、保障产品安全。”她所在的企业主营大型商超,始终坚持食品健康底线,并参与公益项目。“好的企业应该成为行业的灯塔。”
作为政协常委参加会议
工作再忙,郑世玥始终坚持一项“老年爱好”——书法与国画。从上大学至今,她已经坚持练习十年。“烦躁时,提笔写一幅字或画几笔山水,整个人就静下来了。”她笑称这是自己的“内核稳定器”,“在浮躁的时代,守住爱好就是守住生活的诗意。”
郑世玥的字画
从跨学科求学到公益实践,从商业创新到社会责任,郑世玥始终在跨界中寻找平衡,在责任中实现价值。正如她笔下的一撇一捺,从容落墨,自有方圆。
2025年03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