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28日
5月23日至24日,由西交利物浦大学文化、传播与社会研究中心和西浦人文社科学院主办的首届国际健康人文国际研讨会在苏州举办。
此次会议汇聚来自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首都医科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巴斯大学、葡萄牙里斯本大学、利物浦大学老龄化与生命历程研究中心等机构的近70位专家学者。研讨会从艺术、人文、社会科学的视角出发,深入探讨全球健康人文领域关键议题,包括健康传播、老龄化与护理、医疗史、中外医疗文化、艺术疗愈等,为推动健康人文领域跨学科研究和国际合作搭建有效交流的平台。
研讨会开幕式首先由西浦文化、传播与社会研究中心主任,人文社科学院院长汤蓓蓓教授发表致辞。汤院长指出:“本次国际研讨会是西浦20年历史上首次举办的健康人文领域会议,意义非凡。西浦现正推动访问学者计划,热烈欢迎感兴趣的学者前来短期访问交流,发展深入的学术探讨和研究合作。”
汤院长表示,希望本次研讨会能够成为一个重要的起点,激发新的思维火花,规划未来的研究议程,并为更广阔的健康人文研究做出贡献。
西浦文化、传播与社会研究中心健康人文小组负责人,西浦人文社科学院应用语言学系系主任Penelope Scott博士在随后的致辞中表示:“当前世界面临诸多严峻的健康挑战,例如传染病和非传染性疾病,以及心理健康和健康老龄化等问题。本次研讨会跨越医学、心理学、语言学、历史学、设计与建筑、艺术等多个领域,更有长期从事健康人文跨学科研究的专家学者参会,希望能够通过多元视角和方法,探索新的思路,建立和发展学术共同体,并最终为改善社会健康做出贡献。"
本次会议特别邀请了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院长郭莉萍教授,南开大学历史学院院长余新忠教授,英国诺丁汉大学健康科学学院健康人文教授、心理健康研究所社会未来中心主任Paul Crawford教授发表主旨演讲。
Paul Crawford教授在题为“作为影子医疗服务的健康人文(Health Humanities as a Shadow Health Service)”的演讲中强调,健康人文并非仅仅是传统医疗服务的补充,更应被视为一种“影子健康服务”,它在医疗系统之外,通过更广泛的社会、文化、艺术和人文手段,默默而有效地改善着人们的健康与福祉。他指出,健康人文激活艺术和人文资源,作为一种积极的实践与医疗、社会等各界协作,旨在共同建立一个更加健康、更具人文关怀的社会。
郭莉萍教授在其演讲“医学人文及其在中国的影响:‘仁’的期望(Medical Humanities and Its Ramifications in China: The Expectations of ‘Ren’(仁)”中指出,“医为仁术”彰显了中国对医学的独特理解,中国医学人文植根于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特别是儒家思想中的“仁”的理念。郭教授强调,中国医学人文正在探索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构建服务于中国国情的医学人文体系。她期待未来能有更多跨学科的合作,共同推动中国健康人文事业的繁荣发展。
南开大学的余新忠教授发表了题为“医史与医学人文刍议”的报告,探讨了关于医学史的研究范式演变,以及其中与医学人文的关系。余教授强调,医学史的研究不仅让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历史的现代性,而且能够切实体会到医学人文的意义。需要将中医的理论与实践视为一种社会的建构过程,并在过程与情境中理解和反思中医知识的生成。
本次研讨会为期两天,设置了16个中英双语分会场,研讨主题包括医患交流、医疗实践、心理治疗、临终关怀、老龄化、叙事医学、医疗话语、养生与中医文化等。分会场讨论中,参会者围绕各自的研究领域展开了深入交流,提出了许多新颖的观点和深刻的见解。
闭幕式上,Penelope Scott博士在致辞中表示,研讨会期间许多精彩的演讲给她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启发,在听取不同小组的发言时,她见证了多种基于语言学、设计、文学疗法以及历史视角的研究方法。她相信,正是这种跨学科的交流与碰撞,才能够真正拓宽学术视野,推动健康人文领域向前发展。她期待未来能与各位研究者建立并延续长久的合作关系,共同为健康人文领域的发展贡献力量。
(记者:宋尹洁 编辑:顾已一 石露芸)
2025年05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