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07日
"苏州的美不仅在于名胜古迹,更在于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的喜怒哀乐。" 西交利物浦大学(以下简称“西浦”)影视与创意科技学院教师、塞浦路斯艺术家Myria Christophini博士这样描述她对这座城市的理解。
7月26日,苏州H+美术馆内,市民、学生与艺术家们围坐在一幅长达7米的巨幅画卷旁,共同执笔描绘"记忆中的苏州"。这场名为"画·在此时"(Drawn Here)的社区绘画工作坊,由Christophini博士策划,并邀请西浦艺术与科技专业优秀毕业生沈沁瑶共同参与,通过在地性艺术实践,探索城市、社区与个人的深度联结。
缘起:一场关于"人与城市"的对话
Christophini博士分享道:"作为西浦影视与创意科技学院的教师,同时也是长期从事社区艺术创作的实践者,在H+美术馆驻留期间策划这个工作坊是自然而然的延伸。"这位将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艺术家,目前正在创作一系列记录苏州日常生活图景并融入个人生命感悟的绘画作品,这些创作也融入了她在西浦的教学思考。"我希望通过这个工作坊,在个体记忆与公共空间之间架起独特的对话桥梁,"Christophini博士解释道,这也是她作为西浦教师一直倡导的艺术教育理念,"苏州那些美丽的古迹固然迷人,但真正打动我的是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他们的悲欢离合、希望和梦想,这些才是城市最生动的灵魂。在西浦的教学中,我始终鼓励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艺术创作的源泉。"
"人民的艺术":画笔下的苏州温度
活动现场,当Christophini博士邀请参与者在画卷上画下“在苏州最美好的回忆”时,一位刚参加完女儿毕业典礼的母亲在画卷上用温柔的笔触勾勒出女儿的模样,并写下"祝女儿毕业快乐"的祝福;创业女孩Jane则以盛开的鸢尾花表达她对事业的期待,花瓣舒展间仿佛藏着无限可能。这些创作完美诠释了Christophini博士的理念:"艺术应该是人民的艺术,应该与人民共创,为人民而创作。"
艺术疗愈心灵:画布承载的心事与拥抱
在活动的特别环节,Christophini博士邀请参与者描绘“在苏州最痛苦的回忆”。一位年轻女孩默默描绘了一条游动的鱼,笔触轻柔却透着忧伤。分享时,她说道:"最近和最好的朋友失去了联系...希望自己能像这条鱼一样,只有七秒记忆,忘记所有不开心。"这个意外的情感流露让现场安静下来。Christophini博士走上前轻轻拥抱了她:"有时候,一幅画胜过千言万语。"这一刻,画布成为了无声却有力的情感容器。
艺术连接人与人之间的苏州
在活动的尾声,Christophini博士邀请所有参与者共同畅想并描绘"未来的苏州"。画布上,有人用蓝色线条勾勒出科技感十足的城市天际线,有人描绘着风景美丽的太湖。而前艺术工作者崔女士的作品格外引人注目——她并未着墨于城市景观,而是用流动交织的线条和温暖的色块,表现人们相互拥抱、牵手的状态。她分享道"无论未来苏州变成什么样,人与人之间的联结永远是最重要的。也感谢今天这场活动,让我们以艺术为纽带,真正地看见彼此。”
未来,这幅凝聚着艺术家Myria Christophini博士、西浦学子与众多苏州市民情感与愿景的巨幅画作,将在H+美术馆持续展出。这幅作品不仅是一件艺术成果,更是“画·在此时”工作坊最生动的注脚,无声诉说着艺术如何将个体记忆编织进城市的集体叙事,并在共绘中传递温暖与力量。
(记者:张佳盈 编辑:李雯祯 图片提供:H+美术馆)
2025年08月0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