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08日
近日,在由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与国际权威学术出版机构爱思唯尔(Elsevier)联合发布的《2025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World’s Top 2% Scientists List)》中,西交利物浦大学设计学院土木工程系高级副教授郝建丽博士成功入选“年度科学影响力排行榜(Single-year Impact Ranking)”。
这项榜单被誉为全球科研影响力的“黄金标准”,代表了国际学术界对科研人员长期贡献与学术影响的最高认可。郝博士的入选,不仅彰显了她在可持续建造与环境管理领域的卓越研究实力,也体现了西交利物浦大学在科研国际化与高水平学术建设方面的持续突破。

该榜单由斯坦福大学John Ioannidis教授团队联合Elsevier基于Scopus数据库的长期引文数据发布,对全球约七百万名科学家进行系统分析与排序。其评估采用综合引文指标(c-score)模型,结合总被引次数、h指数、合著修正hm指数及第一作者论文引用数等关键维度,排除了自引影响,以确保学术影响力的客观与公正。
榜单分为“终身科学影响力(Career-long Impact)”与“年度科学影响力(Single-year Impact)”两部分。其中,“年度影响力榜单”聚焦科研人员在上一年度的研究活跃度与学术表现。2025年榜单中,中国共有12,374位学者进入终身榜单,31,685位学者入选年度榜单。郝建丽博士的入选,标志着她在过去一年科研成果的国际认可度与学术影响力均实现显著跃升。
作为可持续建筑环境与工程管理领域的重要学者,郝建丽博士长期致力于建筑废弃物管理、循环经济、零碳建筑、精益建造与ESG导向的可持续发展机制研究。她的科研工作立足行业实际问题,以理论创新为支撑,构建了跨越工程、管理与政策层面的综合研究体系,旨在推动建筑业从“资源消耗型”向“绿色再生型”转型。
其研究成果发表于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Sustainability等国际权威期刊,多次被引用与采纳。其代表性论文《A dissipative structure theory-based investigation of construction and demolition waste minimization system in China》荣获苏州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成为区域绿色发展与建筑固废治理研究的重要理论支撑。
在研究方法上,郝博士提出并实践了AHP–FCE综合评估体系、生命周期碳排放建模及系统动力学决策分析框架,将复杂的环境与工程问题转化为可量化、可追踪、可优化的模型工具。她的工作为政府与企业提供了科学决策依据,也为推动建筑业ESG绩效体系建设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与此同时,她积极推动跨学科合作,联合土木、管理与环境学科开展科研项目,形成了融合理论创新与工程实践的研究模式。
在科研之外,郝建丽博士亦深耕于教学与学科建设。她积极指导研究生进行绿色建造、低碳社区、智能施工管理等方向的科研探索,并参与建设“未来城市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研究院(Institute of Sustainable Cities and Environments)”。她的教学理念注重将科研前沿融入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与研究型思维。她还多次受邀在国内外高校开展讲座,分享建筑业绿色转型与科研创新经验,助力行业青年学者成长。
郝博士的研究与教学紧密呼应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尤其是SDG 11(可持续城市与社区)与SDG 12(负责任的消费与生产)。她始终强调:“建筑业的绿色转型不仅是一场技术革命,更是一种社会责任。”在她及其团队的推动下,西交利物浦大学已成为长三角地区绿色建造与循环经济研究的重要力量。
郝建丽博士此次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不仅是对她个人科研成就的高度肯定,更是对西交利物浦大学在可持续城市、建筑环境与跨学科科研创新领域不断努力的集中体现。她以科学创新回应时代挑战,以学术力量推动社会进步,诠释了新时代高校科研工作者“以知识守护未来”的使命与担当。
(供稿:郝建丽博士 编辑:钱懿)
2025年10月0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