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3日
在近期落幕的2025年澳大利亚太空建筑竞赛中,由西交利物浦大学设计学院建筑系朱哲伦博士指导,学生王唯毅、田心乐、严稞组成的团队,以创新的“月球生态循环:基于地下熔岩管与模块化定居点的长期居住设计”方案从全球25个国家、超过100支顶尖高校团队的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荣获第二名的佳绩,充分展现了学院在国际前沿学科领域的卓越实力与创新水平。
澳大利亚太空建筑竞赛(Australian Space Architecture Challenge, ASAC, 2025)由国际宇航大会(International Astronautical Federation, IAF)直属的太空建筑委员会(Space Habitats Committee)举办,由澳大利亚政府与澳大利亚航空局协办,是国际太空建筑领域最具影响力的设计竞赛之一。本届赛事吸引了包括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奥地利维也纳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世界顶尖院校的参与。
Dr Amit Srivastava (left), Chair of Australian Space Architecture Challenge (ASAC) 2025, and Dr Zhelun Zhu (right)
朱哲伦博士介绍道,西浦团队的获奖项目旨在为一个可持续、可灵活扩展的月球定居点提供开创性的设计蓝图,以满足人类长期的月球居住需求。
“这个项目的设计亮点在于将主要的定居点模块安置于月球地下的熔岩管内。这层天然的原生月壳结构能为人类居住区提供绝佳的保护,有效抵御宇宙辐射、微陨石撞击及剧烈的温度波动。
“此外, 定居点采用预制与充气结合的扇形模块单元,极大地提升了从地球运输的效率,并在月球地下实现了灵活的功能布局与扩展能力。 整个‘月球村’规划了完整的生命支持与循环系统,致力于实现自给自足,其内部功能布局则紧密围绕宇航员的日常生活与工作流程进行设计,确保居住的舒适性与工作的便捷性。”
该设计方案不仅是一个大胆的想象,更是一份具备高度工程可行性的发展路线图。“我们详细规划了建设流程:基地将首先通过月球表面的‘天窗’向下勘探和延伸,随后以这些初始节点为支点,沿着庞大的地下熔岩管网络逐步扩展,最终形成一座可持续、可生长的地下月球城市。”他补充说。
此外,这一充满前瞻性的获奖设计于10月4日在新南威尔士大学(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举办的太空建筑研讨会(Space Architecture Symposium)中公开展出,接受了全球太空专家与同行的检阅与赞赏。
朱哲伦博士表示,此次获奖是西浦设计学院在探索“设计+太空”这一前沿交叉领域取得的又一里程碑。“它证明了西浦学子具备与国际顶尖高校同台竞技的实力,也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人类成为‘跨星球物种’的激动人心的未来图景。”他说。
(供稿:朱哲伦博士 编辑:钱懿)
2025年10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