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话智能互联,探路未来城市 ——IEEE 2025 第三届计算机、物联网与智慧城市国际会议圆满落幕

2025年11月17日

 

在全球数字化与智能化加速发展的背景下,计算机科学、物联网与智慧城市的技术正在推动产业创新与社会转型。2025年11月7-9日,西交利物浦大学物联网学院主办的IEEE 第三届计算机、物联网与智慧城市国际会议在中国太仓顺利召开。会议由双威大学(马来西亚)、河池学院、ESBK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和AC学术中心联合协办。会议论文集由IEEE出版,并提交至EI数据库检索。

本次会议聚焦计算机科学、物联网技术及智慧城市应用领域的前沿发展与创新实践,旨在为全球专家学者、科研人员及产业从业者搭建高水平的国际交流平台,推动跨学科合作与知识共享。大会包含开幕式、五场主旨报告、二十余个专题论坛及多场平行研讨会,围绕人工智能、边缘计算、物联网安全、智能交通、城市数据治理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入探讨,全面展示了该领域的最新科研进展与产业应用成果。

同时,物联网学院的行业合作伙伴苏州桦汉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研华兴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汉高(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物可视(苏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也受邀出席会议并参与交流。他们的加入为学术研究与行业应用之间搭建了高价值的合作桥梁,体现了物联网学院在科研成果转化与产学研融合方面的持续探索与开放姿态。

 

以学术交流搭建全球创新合作平台

11月8日上午,会议开幕式在西交利物浦大学创业家学院(太仓)举行。开幕式由西浦创业家学院(太仓)物联网学院助理教授胡斌涛博士主持,来自中国、法国、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的近百位专家学者、行业代表、高校师生齐聚一堂。西浦创业家学院(太仓)物联网学院院长、本次大会主席 Matilda Isaac 博士在开幕式上致欢迎辞。

Matilda Isaac 博士代表主办方向与会嘉宾致以热烈欢迎,并向长期支持会议的合作院校、业界伙伴及西浦各学院团队表示衷心感谢。她强调,CIoTSC的持续举办为全球学者与产业专家搭建了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推动知识的跨界融合与创新成果的落地。

Matilda Isaac 博士表示,随着城市不断扩展与社会持续演进,智慧城市已成为现代城市发展的核心概念,而物联网正是驱动这一转型的关键力量。她指出,CIoTSC大会致力于探索计算机科学与物联网技术如何共同推动城市创新,关注从传感网络、AIoT、数据安全到智能互联等多领域的前沿研究。她特别提到,中国在物联网应用方面正走在世界前列,从“5G+工业互联网”到城市级数字孪生与人工智能治理体系,科研力量与产业实践正共同塑造着智慧城市的未来。

“智慧城市的未来正是在这样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中被书写的,”她表示,“我们的使命不仅是推动物联网科学的发展,更要让科技成果服务于更加智能、安全与可持续的城市生活。”

 

以国际视野共探物联网与智慧城市前沿

在开幕式后举行的主旨报告环节中,多位来自国际知名高校与科研机构的专家围绕计算机科学、物联网与智慧城市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精彩分享。

 

香港理工大学George Q. Huang教授以“Cyber-Physical Internet (CPI) for Cross-Border Logistics of Manufactured Products(面向制造产品跨境物流的数物元联网)” 为题,探讨了网络化制造与智能物流的深度融合,为全球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新的思路。

 

西安交通大学苏洲教授发表报告“Key Issues for Incentive Scheme in Federated Learning Under Bounded Rationality(有限理性背景下联邦学习激励机制的关键问题)”,分享了其在联邦学习激励机制与算法优化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

 

法国阿维尼翁大学Abderrahim Benslimane教授的报告 “Monitoring Internet of Things(物联网监测研究)” 聚焦物联网系统的监测与安全问题,提出了针对复杂网络结构的创新解决方案。

 

西交利物浦大学芯片学院陈伟教授以“CHIPS-based Nanotechnology and Sensing Technology for Healthcare(基于CHIPS的纳米技术与健康医疗传感技术)” 为题,展示了芯片与纳米传感技术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前景。

 

西安邮电大学杜建波副教授带来“Intelligent Optimization Methods for IoT Empowered by Perception-Computing-Storage Integration(感知—计算—存储一体化赋能物联网的智能优化方法)” 的报告,从边缘计算与区块链融合角度探讨了智能物联网的优化路径。

 

主旨报告结束后,会议于当日下午举行了两场平行分论坛,来自二十余所高校与研究机构的学者展示了在人工智能赋能物联网、自主决策与边缘智能、嵌入式安全、智慧医疗与城市数据治理等方向的最新成果。

 

会议期间,来自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东北大学、国防科技大学、中国石油测井有限公司、澳门城市大学、海南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双威大学等国内外科研机构与高校的研究团队亦展示了关于智慧交通、AIoT安全、城市感知计算、边缘网络架构及可持续物联网系统的最新成果。多元的主题设置与深入的学术交流,充分展现了物联网与智慧城市研究的跨领域活力与发展潜能。

 

西交利物浦大学多位教师积极参会并发表研究成果,包括Karim Moussa博士、张文章博士、黄双尧博士、刘恒岩博士、任广宇博士、王璟琛博士等。物联网学院的本科学生王一诺、谭天健、王仲意、博士生姚雪妍、张世尧也在分会场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他们的研究涵盖了高效深度学习、嵌入式视觉智能、医疗物联网与设备端AI等领域,体现了学院在智能感知、边缘计算与跨学科融合方面的科研实力。

 

在大会当日晚宴上,组委会为表现突出的研究者和团队颁发了最佳Workshop、最佳论文奖、最佳口头报告奖等,以表彰他们在科研创新与学术交流中的杰出贡献。颁奖现场气氛热烈,来自学术界与产业界的嘉宾共同见证了这一高光时刻,也为本次学术盛会留下了难忘的精彩瞬间。

 

以开放合作彰显物联网学院科研实力

CIoTSC 2025的成功举办,展示了西交利物浦大学物联网学院在推动国际学术合作、促进产学研融合、探索智慧城市未来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未来,物联网学院将继续依托西交利物浦大学融合式教育模式,深化物联网、人工智能与智慧城市领域的研究布局,推动学术成果的实际转化,助力智慧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025年11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