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28日
2025年11月26日,西浦国际商学院迎来了一场发人深省的学术活动。爱丁堡龙比亚大学城市创新教授Luca Mora带来的研究研讨会和圆桌会议,让与会者重新审视"智慧城市"的深层内涵。
在这场题为《从科学到国际政策制定:十年研究重塑智慧城市创新的技术治理》的讲座中,Luca Mora教授抛开了对智能硬件的光鲜展示,直指一个更为本质的议题:如何通过有效的治理,让数字化转型真正创造"公共价值"。
作为爱丁堡龙比亚大学创业与创新系主任、城市创新政策实验室创始主任、《技术预测与社会变革》期刊(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and Social Change)联合主编,Luca Mora教授以其深厚的学术造诣,将复杂的治理议题阐述得深入浅出。整场讲座贯穿着一个核心思考:智慧城市的建设,本质上是一场治理变革。

Luca Mora教授
智慧城市的本质:超越技术表象
Luca Mora教授从当代城市面临的现实挑战切入——在快速城市化、社会不平等、气候变化等多重压力下,智慧城市项目究竟应该如何定位?他强调,评判标准不在于技术的前卫程度,而在于能否以合乎伦理、包容可持续的方式改善民生。
他的多项研究成果已融入联合国"以人为本的智慧城市"计划。基于对全球250个城市的调研,他指出一个值得深思的现象:尽管各地都在积极尝试新技术,但真正建立起健全治理框架、确保公民深度参与的城市却寥寥无几。
从管理到治理的范式转变
讲座的核心议题是智慧城市建设中的治理范式转型。Luca Mora教授强调,这需要构建一个包括政府、高校、企业、社会组织和市民在内的多元共治网络。
在这一新范式下,政府的角色需要从传统的"大包大揽"转向"统筹协调",重点在于制定规则、确保问责、搭建协作平台。他特别提醒要警惕"试点项目综合征"——那些看似亮眼却难以持续、无法推广的实验性项目。
本土化实践:智慧城市建设的必由之路
"立足本土,小处着手,逐步推广"——这句贯穿讲座的箴言,为智慧城市建设指明了实践路径。
Luca Mora教授通过尼日利亚"广播学校"等案例生动说明,有效的智慧城市解决方案未必需要尖端技术,但必须与当地的社会文化、制度环境、现实需求深度契合。真正的"智慧",体现在解决方案与具体情境的匹配程度上。
在随后的圆桌会议上,与会师生将讨论焦点延伸到苏州及长三角地区的发展实践,共同探讨以人为本的智慧城市治理在本地实施的路径,以及商学院在其中可能发挥的独特价值。
活动落幕时,一个共识已然明晰:建设真正的智慧城市,必须从迷恋技术的表象回归治理的本质。起点应该是人、制度以及那些看似繁琐却至关重要的治理实践,正如Luca Mora教授所言:"技术,从来都只是故事的一部分。"
2025年11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