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生深入行业实习 促进科研技能提升

2016年07月05日

日前,西交利物浦大学三名博士研究生易若纬、赵梓伊、刘晨光完成了在东莞鸿德电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鸿德电池)为期两周的实习。通过实习,他们不仅锻炼提高了制作可充电锂离子电池的技能,也有效地推进了各自的研究工作。

在接受了特定电池制作的详细培训之后,他们自己动手制作了纽扣电池,并练习强化了开展研究时必要的操作技能。

锂离子电池是便携式电子产品中最普遍的可充电电池之一,其电极通常由轻质锂和石墨组成。

易若纬来自化学系,赵梓伊、刘晨光在电子与电气工程系,三人的研究聚焦于大量生产石墨烯,然后将其应用于制造具有极高储存能力的电池电极。

这项研究旨在开发一种将纳米级的石墨烯研制成用于传导电力的电极替换材料的方法。该项目基于2004年一项研究成果。该研究表明,与传统的锂离子电池相比,石墨烯能够提供更高的功率和能量密度。

“对他们来说,这次实习是一个理论结合实际的好机会,同时,他们也可以去感受一下实际的工作环境。”化学系的杨莉博士说。她与电子与电气工程系的赵策洲教授共同为学生联系了这次实习。

她还表示:“他们可以把实习中所学带回到实验室里来,帮助我们改进实验的可行性。他们所承担的研究工作是我们整个项目中非常关键的一部分。”

在实习期间,三人与研发部门的工程师一起工作,学习多种类型电池的相关知识,包括锂离子电池的充放电、制造和检测过程等。

此外,他们还参观了企业的相关机械设备、拜访研发中心、了解原材料制备、电极制造及产品总装的相关过程。这次实习得到了鸿德电池首席技术总监李尹庆(首张照片所示)的大力支持。

易若纬说,这两周过得十分充实。通过实习,他对整个电池制造的过程有了一个直观的概念。“我刚刚开始博士阶段的学习,锂离子电池对我来说是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通过这次实习,我得以快速地了解和掌握了很多开展研究所需要的知识和实际技能,为今后的研究工作打下了比较坚实的基础。”

西交利物浦大学和鸿德电池的合作关系是促成这次实习的部分原因。由赵策洲教授和杨莉博士牵头,双方合作在苏州市新能源与环保技术重点实验室下设200万人民币科研基金支持“基于石墨烯的锂离子电池”项目。

苏州市新能源与环保技术重点实验室创建于2008年,重点研究和开发最新的可再生能源技术与环保技术。

这项合作将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和实习机会,在易若纬看来,这些机会对博士研究生的科研工作有极大的帮助。他说:“与业界建立密切的联系能够让我们更好地发现问题、激发我们提出更具有创造性的解决方案。如果只是待在实验室里,是得不到这些东西的。”

“实习建立了理论知识和工业生产之间的桥梁,并加速实验室成果产业化。对于那些刚刚开始博士研究工作的学生来说,实习能够帮助他们在较短的时间内精准把握研究工作的主线。”

作为国内知名品牌供应商之一,中国东莞鸿德电池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公司的主要产品是高容量锂离子电池,该产品可应用到与移动电话使用相关的近百种产品。他们的产品远销东南亚、非洲、东欧及其他几十个国家和地区。

(翻译:徐敏 编辑:寇博)

2016年07月05日

西交利物浦大学博士生展示科研成果

西交利物浦大学博士生展示科研成果

assets/images/news/2016/04/Xiaochen Liu first Biological Sciences PhD student 940x529.jpg

阅读更多
生物科学系博士生获得国际头痛症协会基金资助

生物科学系博士生获得国际头痛症协会基金资助

5月25日,西交利物浦大学神经生物学研究中心四年级博士研究生卜凡顺利通过国际头痛症协会(International Headache Society)的同行专家评审,成功获得了该协会的基金资...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