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由西交利物浦大学学生组成的两支智能车队在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中表现突出,夺得华东赛区二等奖和优胜奖。据悉,今年是西浦学生首次参加这项赛事。
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是由教育部高等学校自动化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的高水平电子信息科技类竞赛。华东赛区包含江苏、上海和江西,吸引了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复旦大学、东南大学等在内的多支参赛队伍。本场大赛由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举办。
西浦的8名参赛选手来自电子与电气工程系和计算机科学与软件系,分别组建了E-bridge和Gravitior两支团队。在电子与电气工程系老师杜阳博士和博士生程飞的指导下,他们仅用了40余天时间,即完成了智能车的机械改装、电路设计、电路板设计、算法设计以及程序调试等多个环节,随后顺利完成比赛并获得喜人成绩。
带队老师之一、电子与电气工程系博士生程飞说:“这次比赛让同学们真正地把所学的电路和编程知识运用到了实践中。他们用优异的成绩为西浦十周年送上了自己的祝福。希望西浦在明年的比赛中创造出更好的成绩。”
在比赛中,智能车模型需按规定自主完成在轨道上的行走,过程中不允许使用任何遥控设备。每支参赛队分别在同样的赛道上跑完一圈,用时少的队伍占先。按照比赛规定,参赛的智能车必须完全由选手自主研发。程飞解释说:“比赛考验的是选手对车辆控制算法和速度控制算法的钻研和优化。”
E-bridge队由大二学生甘博涵、李翔与赵之赫组成,他们参与的是以摄像头为传感器组别的竞技。最终,他们以稳定和出色表现夺得华东赛区二等奖。
Gravitior队由大二学生茆君钰、俞晓彤以及狄俊坤组成,他们参加的是以光电为传感器组别的比赛,并获得优胜奖。茆君钰说:“由于现场的环境光和学校实验场地的光线差异较大,我们的智能车始终难以达到测试时的最佳状态。但是,我们没有放弃,经过团队成员不懈的努力,我们最终完成了比赛。”
尽管不在参赛名单中,大一学生李俊彦和卢奕昂仍积极辅助参赛队员调试车辆,连夜为他们焊接电路板并专门为测试场地制作了计时器装置。
选手赵之赫赛后说:“这是一段充满挑战和奋力拼搏的经历,在这个过程中,加深了我对拼搏精神、对团队合作理解,收获了珍贵的友谊。同时,也十分感谢指导老师们不分昼夜的付出和悉心的指导。”
此次比赛得到了西交利物浦大学科研办、电子与电气工程系的大力支持,并得到“锤蚁科技(TREEE)”和“帮您忙起来(HUP)”在电子元器件及图像算法、机械加工、3D打印等方面的技术支持。
(供稿:程飞 编辑:寇博 王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