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西交利物浦大学建筑系教师和校友组成的团队荣获“义龙未来城市设计国际竞赛”三等奖。这一比赛旨在为贵州省义龙新区的发展提供设计方案。
贵州省义龙新区是联结中国西南三省——贵州、云南和广西的重要贸易中心。比赛由贵州省黔西南州义龙新区管委会和中国建筑中心主办,并邀请到哈佛大学设计学院前院长、哈佛大学杰出贡献教授Peter G. Rowe担任评委会主席。
“西浦团队的主要贡献是提供了一组算法,随着影响城市功能分布的特定因子的变化,该算法可以模拟相对应的城市发展过程,从而对城市的形态产生影响。”西浦建筑系讲师、计算和结构设计研究者Davide Lombardi博士说。
这一研究成果历时两年达成,始于西浦的一项夏季本科生研究基金项目。该项目由前西浦建筑系讲师、现苏格兰罗伯特高登大学高级讲师Theodoros Dounas指导,当时在西浦就读的吴昊(音)、张沉珂(音)与卡迪夫大学的A.B. Spaeth博士合作完成论文。
他们的研究成果引起了国际同行的关注,一篇有关该算法的同行评审论文发表于2017年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召开的著名的CAAD未来大会(CAAD Futures Conerence)上。
最初的算法可以在不突破苏州本地建筑规范的前提下,利用独特的计算工具提高苏州市的住宅密度。
在筹备义龙未来城市国际竞赛的过程中,团队迎来了两位新成员:Lombardi博士和在利物浦大学就读的杨超辉(音)。他们利用大数据和中国城市常用的自上而下的规划方法进一步优化了原有算法。
“我们意识到,如果将义龙的其他统计数据和统计分析囊括进来,比如说将经济发展数据、人口增长趋势等加入进来,我们的算法所适用的范围就能从单个建筑的量级扩大到整个城市!”Lombardi说。
作为西交利物浦大学建筑系校友,吴昊(音)谈到了他参加比赛的一些经历,“我是第一次参与到这样的比赛当中,我也怀疑过自己是否能够面对大数据和算法实际应用等方面的复杂挑战。但是多亏了Theo和Davide的指导和鼓励,我们最终成功的完成了参赛作品。”
(资料提供:Davide Lombardi 翻译:吴炎子 编辑:胡秋辰 寇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