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6月15日
高考结束后,毛之铭卖掉了大部分笔记和参考书,这时他忽然感到一种迷惘:
“除了考试,我还具备什么?我觉得自己一无所有。”
这种内心的迷惘,直接开启了之后四年他在西交利物浦大学的“疯狂探索”:
“我想要探索更多的领域,跳出书本,去看看我们周围生活的世界到底是怎样的?我想要全方位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这就是我在大学期间疯狂探索的动力。”
从向往中外合作大学,到迈入西浦大门
从毛之铭读高中起,父母就开始研究中外合作大学。毛之铭喜爱公众演讲、擅于人际交流,对英语也非常感兴趣;父母意识到,相较于传统教育体制下的学校,西浦这样的中外合作大学,可能更利于发挥儿子的潜质。
毛之铭还记得,他和父母一起参加开学典礼的那一天。执行校长席酉民教授在讲话中谈到的“从孩子到年轻的成人、再到世界公民的转变”,令毛之铭印象特别深刻。而这一角色“转变”也预示着新生们即将在西浦展开的成长道路。
四年后,生物科学系毕业生毛之铭已获得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布隆伯格公共卫生学院的研究生录取通知,即将赴美攻读分子微生物与免疫专业。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是全球排名前20的高校,其公共卫生学院位居全美第一。
但这远远不是毛之铭在西浦四年成长的全部收获。
“西浦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把自己的强项发挥出来。学校提供了这样的资源,我就会去探索资源,找到自己可以用的价值。”他说。
校长即兴点名,国际会议侃侃而谈
2015年4月,ACL美国领导力合作协会在苏州独墅湖科教创新区举办年会。通过面试,毛之铭成为一名学生志愿者,负责美国专家的随行接待。
那天,他去浦东机场接机。回程的中巴车上坐着七八位美国大学联盟的校长和执行主席,由于堵车,车开到苏州花了近7个小时。
“一路上,基本一个人和七八个教授在聊天。”毛之铭回忆道,“通过和美国教授交流,我了解了很多美国的现实状况,也萌生了去美国读书的想法。”
在会场上,毛之铭的座位恰好在席校长后面。轮到席校长发言时,校长忽然话锋一转:“这是我们西交利物浦大学的学生,让他来谈谈体验吧!”
——席校长即兴点名,毛之铭也毫不发怵,用英语即兴讲了两分钟。
“西浦学生在做演讲、展示方面有很大的优势,我们有这方面的训练。”毛之铭说。
参加国际竞赛,关注科研与社会的互动
大二到大三的一年间,毛之铭作为团队的一员,参加国际遗传工程机器设计竞赛(iGEM),负责“人类实践(Human Practice)”环节。该环节要求参赛团队走出实验室,向公众介绍合成生物学知识,深入思考自己项目的实际应用。
“也就是说,不仅看的是学术项目,还要看项目对社会做了什么贡献。”毛之铭解释道。
他与同济大学、上海纽约大学等其他iGEM队伍联系,组织在上海科技馆举行路演,向大众科普关于转基因食物、抗生素等方面的知识。
“作为一个科研人员,要理解这个社会存在什么问题、需要什么,这也能为科研的方向打开思路。”他说。
在美国波士顿的决赛现场,毛之铭等四位西浦学生合作进行20分钟的项目演示。决赛前,他们反复演练,生物科学系的韩国霞博士(第三排左三)熬夜陪学生彩排、全程指导。
那年,西浦与来自全球顶尖大学的270支团队角逐,一举摘获银奖。
批判性思维获美国教授赞赏
在毛之铭“疯狂探索”的成长道路上,多位老师给了他关键性的帮助,包括有着开阔思路的学术导师刘坚博士、在免疫学方面给予专业指导的刘合宾博士、为申研提供了很多建设性意见的David O’Connor教授和赵崇基博士……尤其是毛之铭做毕业设计的过程中,西浦生物系的吕志良教授、苏州系统医学研究所的杨义力教授,为该项目倾注了大量心血。
不仅如此,毛之铭的申研成功,还与一位美国教授密不可分。
大三暑假,毛之铭去美国霍普金斯大学读为期五周的暑校。他的同学中有来自中山大学、厦门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的学生。
“该校生物物理系主任是这个项目的负责人,他设计了这个有关蛋白质工程和生物化学的课程,目的是引导本科生了解科研流程。”毛之铭介绍说。
在课堂上,毛之铭积极踊跃的表现和批判性思维给这位教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课堂上深度思考,提有价值的问题,这是西浦学生的强项。”毛之铭说。
暑校结束后,毛之铭经常主动给教授发邮件汇报自己的成长近况。这位教授后来为毛之铭申请美国研究生写了多封重要的推荐信。
这位教授以前并不知道西交利物浦大学,但西浦学子身上的亮点,让他对西浦的教育模式有了很多了解。
从中国到海外,从故乡哈尔滨到美国波士顿,在毛之铭“疯狂探索”的道路上,他喜欢与遇到的每一个人分享西交利物浦大学。在他看来,他就像是西浦的一个“窗口”,就如他担任西浦博物馆解说团团长的初衷——
“我希望把我在西浦的经历、体会,分享给来自不同地方、不同年龄的人,让他们看到‘学生眼中的西浦’,而不是‘模板里的西浦’。”他说。
(记者:石露芸 编辑:寇博 摄影:田丽萍)
2018年06月15日
相关新闻
要去牛津读书的酷女孩:专业让兴趣更有趣
茅雪纯从图书馆过来,手里还拿着一本《被建构的女性》,她正在准备她的毕业论文。目前在英语系应用英语专业就读的她已经收到牛津大学、爱丁堡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和...
阅读更多哈佛录取在手,张晴说:分数只是眼前的苟且
大学四年应当怎样度过?早起、按时上课、考高分、发论文、刷国际竞赛?这似乎是一个优秀学生待办清单上的重要事项,但在西交利物浦大学生物科学系毕业生张晴看来,“这些...
阅读更多剑走偏锋的黑客迷:我不是“三围均衡”的那种学霸
以高出本一线50分的成绩考进西浦的蔡佳人,在大二上专业课时遭遇了挫败感:面对语速飞快的外籍老师,她只能听懂40%甚至更少。今年春,即将毕业的她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际...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