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西浦”之改革开放四十年的中国和苏州

2018年12月18日

“预测未来是很难的,但对过去的预测有时候更难。” “对话西浦”主持人、西交利物浦大学西浦新时代发展研究院副院长、西浦智库主任薄智跃教授说,“中国的改革开放整整走过40年的历程,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节点和契机去回顾过去、总结经验。”

“改革开放40年:中国与苏州”是由西浦智库主办的第五期“对话西浦”活动的主题。本次对话邀请到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黄宗良教授和苏州市政府研究室主任卢宁,分别从国家意识形态层面和地方实践层面,与听众分享他们的认识。

“‘惊天动地’、‘翻天覆地’、‘人间奇迹’都可以用来形容改革开放,世界也承认中国的成就。因此在这个节点,总结成就和经验是至关重要的。成就可以鼓舞我们走向未来,经验可以给我们指明方向。”黄宗良教授(下图)说。

黄宗良教授于1960年进入北京大学政治学系学习,并曾在第16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14次集体学习会上讲解党的执政能力问题,他的亲身经历和学术研究背景决定了他对于改革开放有着更深刻的认识。

黄教授认为,对于改革开放我们仍有几点需要明确。“首先,中国的改革并不是从经济开始的,而是从政治思想和组织上开始的。没有思想解放运动、平反冤假错案、组织上拨乱反正,是不可能有改革开放的。”

“其次,中国的改革是中国人民求生存、求民族复兴的伟大革命。”黄教授指出,“1978年,中国仍有90%的百姓没有脱贫,所以改革开放就是人民要吃饱饭、希望在世界上站起来的革命,就像电视剧《渴望》主题曲的最后一句唱的‘渴望真诚地生活’一样。”

“改革开放中的转变有很多还尚未完成,也有很多转变可能难以完成,但改革开放所展现的是中国四十年来进步的画卷。”黄教授总结道。

与国家层面的发展转变相对应的,是苏州市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所作出的努力和所获得的成就。

“没有改革开放,我们这些人还能坐在这里吗?这里原先是一片水田。”卢宁主任(下图)说,“这就是改革开放带给我们每个人的最直接的影响。”

“改革、开放、创新,是苏州的关键词。”卢主任指出,苏州是“苏南模式”的发源地,农转工、乡镇企业崛起、大批引进外资企业、高新区和工业园区创建,都是苏州做出的尝试,也最终都获得了成功。

“对于未来,苏州将坚持习近平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坚持苏州一直以来‘敢为人先’的特点,继续坚持开放。”他说。

在随后的提问环节,西浦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大一学生曹其睿(下图左二)表示自己收获很多,“作为一个零零后,我对于改革开放并不怎么了解,但在听完几位老师的分享后,我对于过去有了一个大致的认识。”

他提出自己的思考,“我们这一代人在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受外来文化影响很深,这也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所以我的问题是——我们还要坚持改革开放吗?”

卢宁主任在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首先概括了文化的三个范畴:文明问题、生活中的文化、优秀文化。他指出,“每个民族和国家都有非常优秀的文化,我们要学会欣赏大家的文化,借用费孝通先生的一句话就是‘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曹其睿同学认为,“‘君子不器’,哪怕我是学理工科的,也应该明确自己的方向,像今天这样的讲座就对我有很大的帮助。”

西浦智库成立于2017年10月,由西交利物浦大学、苏州市政府和苏州工业园区共同出资建立,目的是帮助苏州市和园区转型升级,将苏州品牌推向世界,推动长三角一体化。西浦智库定期举办“西浦论坛”和“对话西浦”活动,并出版“西浦智库报告”。

(记者:苟洪景 编辑:石露芸 摄影:杨航)

2018年12月18日

对话西浦:国际关系新变化与中国外交新举措
人文社科

对话西浦:国际关系新变化与中国外交新举措

“没有深刻变化的国际关系就没有苏州工业园区的今天,也就没有西浦的今天。如今的国际形势可以用‘风云变幻’一词来形容。”现中国人民争取和平与裁军协会副会长、原中国中...

阅读更多
“对话西浦”之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数字表达
人文社科

“对话西浦”之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数字表达

是什么让中国自成立以来近70年里,走过了西方发达国家200-300年的发展道路?西浦智库系列活动“对话西浦”第三期,邀请到中国知名统计学家黄朗辉教授,做客西浦博物馆,与...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