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子故事 | 石家玮:牛津大学≠成功人生

2019年04月12日

“叮——!”

忘记把电脑调成静音的石家玮在上课时候收到了一封邮件。发件人显示牛津大学!

家玮申请的牛津大学应用语言学和二语习得硕士专业(MSc Applied Linguistics an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每年在全球只招20几个人。

家玮点开邮件开始找有没有“congratulations”(恭喜你)这个单词,第一段没看到。

她好紧张,推了推了身边的同学,“晓玥,你帮我看一下有没有congratulations。”

晓玥翻啊翻,眼看着到底了,突然有些激动地戳戳她,“好像是成了!”

家玮是英语系第一个成功申请到这个专业的学生。

老师发觉了他俩这边的骚动,看了他们一眼。

家玮平复了一下心情,对自己说:“先把课上完。”

1.

2015年6月,高考出分的那一刻,石家玮懵了。发挥失常,意外的失利一下子打乱了她的报考计划。

“完全没有准备,我感觉天都要塌下来了”。

她回忆到,受到“上好大学有好工作”的社会氛围影响,当时感到仿佛“人生就要完了”。

生活还要继续。家玮的妈妈注意到女儿还有中外合办大学这条路可以走。

全英文授课、可以学西班牙语、苏州,仅这三点就让石家玮意属西交利物浦大学。

“在做选择的那一刻我无法确知是好还是坏。”她说。

最初,她的职业榜样是中国明星翻译张璐,于是她选了金融英语——英语再加一个专门领域,同时上商学院和英语系的课程。

上着上着,她发现语言学为她展开了一个新世界。小到一个词,大到一个文本,“语言就在我们身边,大家不会特意去思考自己是如何理解并使用语言的,而它却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们的行为、乃至观念。”

大二时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和魏日宁老师聊“如何有效地学习英语”这个话题。从她自己的经验来看,在西浦这种全英文的教学环境下,用英语去学习所有学术类课程,她能明显的感到英语应用能力的大幅提升。

从老师那里,她得知这就是EMI(English medium instruction),即英语作为教学媒介语的教育模式的一种应用。

“上大学后发现以前学的英语,在英语国家中,人们却是不大那么用的。”家玮谈到她的体会,“在这里,我们用英语去学习一门学科,这时我们就会知道这门学科是怎么使用这个语言的,然后我们再去用就会感到得心应手。”

家玮认为这种把语言放到语境中去学习的模式将会更为有效地帮助人们去学习和运用一门外语,“归根到底,学英语的目的是为了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实现双方的沟通目的。”

她相信这种方式的应用和推广能惠及更多在学习外语的国人,“我特别想往这个方向走,探索把这种教育模式普及到高等教育、甚至有条件的基础教育的可能性。”

随着进一步的了解和老师的引导,她发现这里面有太多值得探索的问题,比如,什么时候教、怎么教、谁来教、人才哪里来、政策怎么引导?再比如,真正采取全英文是不是最有效率?如果用母语和外语结合,那么用多大比例的母语、什么时候用、怎么用?等等。她决定申请这个方向的研究生。

2.

牛津大学的视频面试正在紧张的进行中,面试官问:“你未来的职业规划是什么?”

石家玮申请的硕士项目侧重研究,一般都是为继续读博士做准备的。

可她还没有下定决心读博,她要回答说我还没决定么?那样会不会影响到录取?

这个问题她曾十分认真地想过。从眼下的要不要读博、读美博还是英博、好不好拿奖学金,到未来做什么、在哪里生活、过什么样的生活、需要赚多少钱…

她试图穷尽每一种选择可能的后果、风险和机会。

“一旦想了我就停不下来,接着陷入对未来不确定性的焦虑中,这种焦虑越想越变本加厉地折磨我。”

那期间,她要考雅思、考GRE;申请材料要抓紧时间弄。课业也重,成绩不能落下。

被逼到极限了,她发现“过度忧虑那些没法确定的事,就没有时间去做好当下,而现状的停滞就会影响未来。”
“那我就专注于当下,专注于我感兴趣的课程、研究方向、想做的事情。”

面试官看着她,石家玮选择坦诚相告,“说实话,我现在还没决定是否要继续攻读博士。如果在读研的过程中发掘自己仍然适合做科研,我会乐意去申请博士,然后希望能回到中国的大学进行有关EMI和双语教育的教学和科研实践;如果我决定硕士毕业后先工作,那么我也会从事与之相关的教育工作,我认为在我的教学实践中依然能学有所用,并能继续进行我的研究。”

3.

石家玮很幸运地收到了包括英国牛津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范德堡大学等著名高等学府研究生的录取。

对于择校,家玮给自己定了一个简单的标准,“专注于当下,至少在做选择的那一刻,我认为它是最适合我的,它就是最好的。”

她重新获得了自己的平常心。“考上牛津,其实也没什么。”

“西浦的名气虽没有那么大,但是这样年轻的一所大学已经给我们创造了一个非常好的平台,提供了这么多好的资源,老师们都非常愿意给予学生帮助。一切只在于你能不能抓住这个机会,掌握主动,主动地为自己的发展创造机会。

“牛津之于西浦,只是一个更高的平台,意味着更好的资源。获得这个平台的入场券,如果不好好利用,也不一定能获得成功,无论是世俗意义上的,还是自己定义的。”她说。

(特别鸣谢:石家玮同学非常感谢在准备研究生申请时给予她很大帮助的老师们:英语系主任阮周林教授,英语系苗绘博士、Steve Jeaco博士、Paul Cheung博士以及语言中心的Jonathan Culbert老师。)

(记者:寇博、胡秋辰、陈炳宇 摄影:田丽萍)

2019年04月12日

要去牛津读书的酷女孩:专业让兴趣更有趣
人文社科
招生专区
西浦故事

要去牛津读书的酷女孩:专业让兴趣更有趣

茅雪纯从图书馆过来,手里还拿着一本《被建构的女性》,她正在准备她的毕业论文。目前在英语系应用英语专业就读的她已经收到牛津大学、爱丁堡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和...

阅读更多
录取通知书从斯坦福大学来
人文社科
校园与社区
招生专区
西浦故事

录取通知书从斯坦福大学来

西交利物浦大学英语系应用英语专业大四学生洛宇曈近日接连收到斯坦福大学、牛津大学的研究生录取通知书。今年秋季,她将前往斯坦福大学攻读东亚研究硕士专业。该专业是...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