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系教师获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支持 探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建筑师角色再定位

2019年04月18日

近年来,在全球化和多元文化的交流中,中国建筑师群体的角色定位和身份认同经历了怎样的变化?他们的变化对中国的公共建筑与环境带来了哪些影响?

西交利物浦大学建筑系学者韩佳纹博士(下图)以此为关注对象,主持的项目《在全球化和跨国实践背景下中国建筑师职业意识与公共性意识的变迁研究》,获201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青年基金支持。

近三十年来,随着中外建筑师间日益密切的交流和碰撞,以及越来越多的外国建筑师参与进入中国的建筑行业,西方职业价值理念促使中国建筑师再思考职业的自主性并再次进行角色定位。

建筑师的职业意识包含建筑师对职业本身的观念、对设计工作的看法、理解、评价和愿望等,影响建筑师的择业方向和设计理念。

在中国,建筑学在1949之后被广泛归类于工程类。建筑师也多隶属于建筑设计院这一集体模式,形成了较单一的技术性职业身份认同。

而在西方,建筑师多以个人或合伙执业的方式从业,其职业意识包含较强对独立人格的追求、人文主义精神和公共参与意识。

韩佳纹博士表示:“通过不断探索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下建筑师职业意识存在的差异性和多元性,有助于中国建筑师这一职业群体不断的自我调整,找到不断自我更新的动力,帮助中国建筑师在跨国实践中增强对职业化、专业化的理解并对职业路径选择形成更为多元和清晰的认识。”

近十年,有关“公共性”话语和公共空间的议题,如构建开放共享的市民空间等,是中国建筑师们关注的重点。但是,由于实践经验不足和不同社会政治文化背景造成的认知偏差,中国建筑师在借鉴西方理念和实践中难免遭遇水土不服。

“我期待我的研究能够帮助建筑师们设计出更多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建筑,而不是完全移植西方的相关理念。”韩佳纹进一步解释道。

此外,韩佳纹发现在教学实践中,跨国界教学给学生们带来国际视野和不同文化冲击下的滋养。但是学生们对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下的建筑师职业意识缺乏了解,并不能有效进行自我反思和调整,有时会导致他们在进入中国建筑行业时遇到一些困境。这也是她想要研究的问题之一。

韩佳纹希望项目的研究成果能够帮助中国的建筑师更好地找准自己的职业位置,帮助国内外建筑师更好地进行沟通交流和职业培训,培养优秀的全球化建筑师(Global Architect),并为中国注册建筑师管理委员会等有关部门及相关的跨国实践活动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参考。

(记者:寇博 陈炳宇 摄影:田丽萍)

2019年04月18日

建筑系学者新书探讨变革中的中国当代建筑
建筑环境
人文社科

建筑系学者新书探讨变革中的中国当代建筑

建筑系学者韩佳纹博士新书《全球化进程中的中国建筑:从社会主义到市场经济》近期由Routledge出版社出版。在过去的二十年中国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建筑热潮,学界对中国...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