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系举办研讨会 从跨学科视角探讨语言学

2019年07月09日

近日,西交利物浦大学举办了主题为“SCOLAR 2019:合作、批判性思维、创造力与复杂性”的研究生专题研讨会。从弗兰肯斯坦的当代解读到如何在课堂上发挥创造力,研讨会囊括众多话题。国内外专家学者与西浦研究生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如何从跨学科视角审视语言、文学与翻译。

本次研讨会由西浦英语系文学方向Thomas Duggett博士、社会语言学方向张翼博士及应用语言学方向Tamas Kiss博士共同筹办,西浦执行校长席酉民教授受邀出席并宣布大会正式开幕。

Thomas Duggett博士表示,此次论坛为不同领域间的交流提供了机会,为对话交流提供了新的视角。

“作为语言、艺术与科学的从业者,我们认为传统的学术分工界限将会逐渐变得模糊。” Duggett博士说,“如今,真正的知识创造需要跨学科的研究方法。”

国际著名哥特文化专家、布里斯托大学David Punter教授围绕他的一篇学术论文发表了主题演讲。在论文中,Punter教授研究了玛丽·雪莱(Mary Shelley)在1818年发表的著名小说《弗兰肯斯坦》的两个当代改写版本,分别是苏珊·海博尔·奥基夫(Susan Heyboer O’Keefe)在2010年发表的《弗兰肯斯坦的怪物》和艾哈迈德·萨达维(Ahmed Saadawi)在2018年发表的《巴格达科学怪人》。

Punter教授介绍说,原版的《弗兰肯斯坦》中很大一部分内容是关于一个年轻科学家维克多·弗兰肯斯坦的生活,包括他如何制造出怪物,而后这个怪物又反过来摧毁了他的生活,而奥基夫的版本几乎完全是从怪物的角度出发。

“她的书细腻含蓄、生动有趣,成功地从新的角度重塑了这个怪物。”Punter教授补充道。

“这本书着眼于依恋和失落的情感,用心理学家的话说,是失去目标后的空虚。孤独与精神疾病有关。人们认为,精神疾病或残疾的表现不应仅仅将其视为外在表现,而应视为一系列应对恐惧的自我保护。”

Punter教授接着概述了萨达维的书,这本书的背景设定在2003年到2005年之间的巴格达,“废品商哈迪用饱受战争蹂躏的街道上的遗体碎片制造了一个生物。小说讲述了这个生物的复仇之旅。”

Punter教授想要为当代读者解读“弗兰肯斯坦”的故事,并在近几年故事被重铸的过程中探讨“弗兰肯斯坦”的中心主题。

“这些故事的主题来自于当代社会。基因科学和其他科学技术是否会影响我们的生活、科技是否会制造出怪物、是否会冲击整个社会的道德标准——这就是弗兰肯斯坦启发我们去深思的问题。”他说。

在为期两天的研讨会上,众多国内外学者发表了主题演讲,其中包括利物浦大学Paul Simpson教授、北京大学高一虹教授、新西兰Unitec理工学院Hayo Reinders教授、圣安德鲁大学Nicholas Roe教授,以及香港理工大学胡光伟教授等。

西浦的师生也展示了他们的研究方向和成果,并向其他学者介绍了西交利物浦大学独特的研究和教学方法。

(记者:陈炳宇 翻译:余奕玲 编辑:胡秋辰 摄影:陈文睿)

2019年07月09日

学子故事 | 石家玮:牛津大学≠成功人生
招生专区
西浦故事

学子故事 | 石家玮:牛津大学≠成功人生

“叮——!” 忘记把电脑调成静音的石家玮在上课时候收到了一封邮件。发件人显示牛津大学! 家玮申请的牛津大学应用语言学和二语习得硕士专业(MSc Applied Linguistics a...

阅读更多
国内外知名专家齐聚西浦热议人工智能、机器翻译与翻译研究
人文社科

国内外知名专家齐聚西浦热议人工智能、机器翻译与翻译研究

12月15日,首届西浦机器翻译论坛暨第三次江苏翻译技术沙龙在西交利物浦大学国际交流中心举办,本次活动邀请到了一批国内外知名翻译专家和翻译研究学者做主旨报告并展开...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