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子故事 | 会讲故事的设计师说:反内卷的人生需要差异化竞争

2022年06月28日

彭啸林形容自己的读研之旅,是“一场为期两年的环球旅行”。

从西交利物浦大学工业设计专业毕业后,他申请到了由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和帝国理工学院合作的跨学科项目“全球创新设计”,毕业后将被授予艺术和理学双硕士学位。

作为学制的一部分,他目前在东京大学下属的DLX实验室,参与机器人研发和高速摄像机应用的相关研究。同时他还在上清华大学的在线课程,尝试与团队伙伴一起创立一个面向后疫情时代的时尚概念品牌。今年8月,他将离开东京,前往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进行下一阶段的研究生学习。

“从西浦毕业后,我有幸在各种不一样的场景里,反复锤炼我的设计能力,每个目的地都带来不一样的成长。”啸林说。

“学会理解人、学会讲故事对设计师非常重要。我不是最会画画的设计师,但设计思维是我解读世界最重要的方式。这或许也是我后来能获得很多机会的原因。”

“从兴趣中找寻机会,去进行差异化、个性化的竞争,这是西浦给我最宝贵的礼物。”

“讲故事也是设计的一部分”

台下坐着来自全国各地的高校老师,啸林站在台上分享一个故事:他和队友做“包子机”的故事。

“包子机”源于专业课的一个小组作业。当时导师让各小组选择一个特定的职业,通过设计来改善其工作环境与工作条件。

“调研中我们发现,中国传统的包子铺都很小,在狭小的空间里进行着相当重的体力劳动。”啸林说,“学校附近的文星广场就有一家包子铺,有位老奶奶每天在里面搬蒸笼,蒸笼又大又重,而且温度很高,她的手上有很多烫伤的痕迹。”

基于这个“痛点”,他和队友们设计出一台半自动化的、集成式的机器,把和面、揉面、蒸包子等所有步骤都在里面完成,“一台机器就是一个包子铺”。

“现在回头看,这个项目还比较青涩,但那是非常好的一课,是我接触设计思维的开始。”他说。

除了参与前期创意和设计工作,啸林承包了后期的“故事包装”。

“什么是‘包装’?——就是我如何去讲好这个故事。”

“当普通人看到一张海报,可能觉得那是一张好看的纸;但作为设计师,我知道它背后是有故事的,我希望把它运用在一个确定的场景,给我的用户带来特定的感受——它得是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

课程结束后,啸林带着包子机项目参加了iLEAD(西浦领导与教育前沿院)举办的研究导向型学习大赛,荣获第一名,此后他多次受邀在iLEAD举办的活动中担任学生演讲嘉宾。

“现实情况下,设计师并不能参与整个产品链路的设计与规划,对于怎样营销,设计师也是没有多少话语权的。可是我想去做更多的事情。”

“设计师的工作不应终止于草图或模型完成的那一刻,讲故事本身也成为我设计项目的一部分。”

“把团队作业当成一场游戏”

大三的专业课上,啸林和同学一起做了个艺术装置,叫“人事无常”。

这是一门工业设计与数字媒体艺术的跨专业课,同学们围绕“时间”这个命题,把抽象的概念用科技手段给具象地呈现出来。

啸林所在小组开发了一款游戏。“我们提前设置好许多个不一样的人生轨道,通过掷骰子,给玩家随机分配一个人物,然后你沿着系统分配的人生道路,在非常多的随机性事件里,过完你作为游戏人物的一生,变的是喜乐悲欢,不变的是无常。”

在这个跨专业的团队项目中,啸林体验到“思辨设计”的乐趣与对思维的锻炼,同时也经历了对自身角色的认知。

“不同专业的学生,拆解问题的角度和思维模式是有很大差异的,这就非常考验合作中的沟通能力。我一直要求自己,要成为团队中一个好的、沟通的桥梁。”

“要做成一件事,需要哪些资源、哪些技术,怎样去规划、把控时间节点——不一定说我非得是‘队长’,但我会主动去考虑方方面面、推动项目进展。”

喜欢沟通和管理,一开始是性格使然,后来他发现了对自己职业发展的意义。

“光埋头做好设计是不够的,在深挖专业能力的同时,设计师不能放弃其他的可能性。”

“比如西浦有很多团队作业,有的人不喜欢,因为团队合作很烦啊,你会遇到很多矛盾——如果你用学生思维看这个事情,那它就只是一个作业而已;但我从不把它看作作业。”

每当遇到挑战,他告诉自己:“要撑住!”

“我会把团队项目当做一次练兵,甚至一场游戏。如果我跟最难搞的人都能合作、能带动他们完成任务,那我就通关了最难的部分,我的上限就会提高。”

“学校里的练兵,放在今后的工作场景里肯定是极度简化的,但它是一个很好的基石。”

“重新思考自己的稀缺性和不可替代性”

大二那年,啸林跑过好多次工厂,就像一个真正的产品负责人,做一款即将投入量产的产品。

——这个“产品”,是他的独立设计项目:一个奶粉瓶。

啸林有记笔记的习惯,他会把生活中的观察,或是阅读中的灵感闪现,随时储存在自己的“灵感池”里。他的“灵感池”有这样一个洞察:奶粉罐又大又深,平时人们舀奶粉的时候,需要用手去接触勺子,既不卫生,也不便利。

他设计出一款便携式奶粉瓶:只需扭一下瓶体,奶粉就会从洞洞里漏出所需的奶粉量,免除了用手接触,瓶子的容量特别适合两三天的短途旅行。

“绝大多数学生作品,都是手工制作,这个项目难得的地方是,我去工厂里把它真实做出来了,完成度相对较高。”

从图纸到成品,每一个细节的确定需要与工厂、与不同工序的师傅商榷很多东西。“草图上动一笔,牵一发则动全身,我前前后后跑了很多次工厂。”

这款奶粉瓶后来入围了2017年红点设计奖的final list,也成为他申研作品集中非常出彩的项目。

啸林从小对细节敏感,喜欢与美学相关、不确定和发散程度高的东西。学习工业设计后,他也曾因为画画不太好而自我怀疑。“当时我不得要领、尝试转换赛道,我希望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重新思考自己作为设计师的不可替代性和稀缺性。”

埃隆·马斯克倡导的“第一性原理”给他启发,引导他从更全局的视角看待问题。

“设计是一个方法,是解决问题的方式,而我更关心的是背后的‘为什么’——为什么要解决这个问题?解决起来有哪些途径?”

“设计是是我观测世界最重要的框架,但我的道路不会被框架限制住。”啸林说,未来他想尝试产品经理或设计咨询类工作,期望往更上游的决策岗位发展。

“我想过‘反内卷’的人生,‘反内卷’不是‘躺平’,而是从兴趣出发、进行差异化的竞争。”

高中毕业时,父母曾送他一份礼物,那是一位会书法的朋友提的四个字:“诚勤智坚”。

“感谢父母的熏陶,和之后西浦开放包容的环境,让我在本科四年里探索自己的可能性,成为更诚实、勤奋、坚韧的世界公民,拥抱变化,踏上旅程。”他说。

(记者:石露芸 图片提供:彭啸林)

2022年06月28日

学子故事 | 不完美的起点也可以写一个好故事
人文社科
招生专区

学子故事 | 不完美的起点也可以写一个好故事

古希腊德尔菲神庙上有一句箴言:“认识你自己”,这既是哲学的第一命题,奠定现代文明的逻辑与科学,也是西交利物浦大学人文社科学院学生张雨晴四年大学之路的写照:“在西...

阅读更多
学子故事 | 经历疫情下的低谷与绝望,狂揽耶鲁等13项名校录取
科技
招生专区

学子故事 | 经历疫情下的低谷与绝望,狂揽耶鲁等13项名校录取

邓越骞大学四年,疫情陪伴他两年半。 刚进西交利物浦大学的时候,邓越骞就被往届毕业生亮眼的国际化升学数据所鼓舞。理所当然地,他相信:我也会是其中一员。 待...

阅读更多
力量可抵岁月漫长——执行校长席酉民教授在2022年研究生毕业典礼的演讲
要闻聚焦

力量可抵岁月漫长——执行校长席酉民教授在2022年研究生毕业典礼的演讲

力量可抵岁月漫长——西交利物浦大学执行校长席酉民教授在2022年研究生毕业典礼的演讲亲爱的同学们、校友,尊敬的同事、家长和朋友们: 很高兴与大家通过线下线上的方式...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