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5月23日
2023年2月,西浦与友达光电(昆山)签订项目合作协议,建设联合研究中心,双方将围绕基于人工智能的低碳控制与优化方向展开科研与产业的深入合作。
这是西浦集萃平台落地的第一个产学研深度融合项目。从0到1,西浦智能工程学院杨瑞博士的团队走了3年。期间有疫情的影响、有双方互信的建立、有人财物相应配套遇到的困难……但他们最终促成了多方共赢的合作,有个人的努力,也有各方面的机缘襄助。
他们的合作从一个小小的刀轮开始
友达光电总部位于中国台湾,专精半导体显示研发与制造,是全球排名前三的半导体显示生产商。
2019年,在杨瑞博士来到西交利物浦大学任教大约三四个月后,由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省产研院”)的孙海生主任牵线,他开始与友达(昆山)接触。
“当时,我去参加省产研院组织的科研交流活动,在那里我认识了孙主任。”杨瑞博士回忆说,“孙主任说我在智能控制与优化方面的工作跟苏州园区和昆山的一些企业很匹配。后来通过孙主任的介绍,我们开始慢慢接触到友达,然后了解到友达在生产制造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当时,友达有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他们希望有通过人工智能的方法实现显示面板切割刀轮的动态监测和剩余寿命预测,替代繁琐且低效的人工检查。而杨瑞博士正好在机器学习故障诊断和状态监测方面具有非常丰富的科研经验。
于是,双方就从此开始了接触与合作。由于受到疫情的影响,项目的沟通交流过程相对比较耗时,在2021年双方达成了一个初步的合作协议,合同金额为10万元。
杨瑞博士说:“在合作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如何建立双方间的互信,这个是要花很多时间成本和精力的。”
他提到孙海生主任的团队带给他的重要价值和帮助,“他们非常专业,能够首先排除掉一些可能完全就不想去做技术合作的公司,然后提供给我们的一些需求都是实实在在的需求。这个初步的筛选节省了我们许多时间。”
对于真正想要去解决一些问题的企业,杨瑞博士认为“我们在初期,需要给对方提供一些比较详尽的方案,这是必须的。”
这个10万的小项目,为后来双方能够达成500万元的技术合作做出了良好的铺垫。
“我希望我们的技术不是空中楼阁,一定要落地”
“我们一定要把我们这些人工智能科研方法和技术应用起来,能够解决实际中的问题。”这是杨瑞博士对自己从事人工智能科研工作的信念。
杨瑞博士在新加坡国立大学读博士时,研究方向为基于机器学习的高精度智能控制方法。后来就职于山东科技大学,在长江学者、国家杰青周东华教授领衔的山东省泰山学者优势特色学科团队担任实验室主任,更为深入地接触到一些“高大上”的真实项目,如高铁智能故障诊断、 深海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容错控制等。
他的研究方向是智能控制与优化,他强调说,“用我的老师欧洲科学院院士王子栋教授的话来说,我的研究工作属于应用基础研究,不是以工业或产品为目的的应用研究,我们非常重视科研论文的发表。我们所有的科研都要有一个具体的背景、一个实际的动机,我们做的是从实际背景中提炼出来的科学问题,我们团队发表的论文也都是在理论贡献的基础上具有实际意义的。”
牵线人和资源整合者
杨瑞博士的研究与西浦-集萃学院的理念十分契合。
西浦-集萃学院是西浦与省产研院联合于2021年创建,通过硕博人才联合培养、科研合作,促进在先进材料与能源环保、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和生物医药等领域创建产学研创新协同生态。
“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是我们最重要的合作伙伴,”西浦助理副校长(科研)马飞教授表示,“通过搭建产学研合作网络、推进横向合作课题,我们为校内老师带来更多科研合作机会,把老师推向市场。”
杨瑞博士和友达的携手离不开省产研院孙海生主任和他的团队。省产研院在苏州和昆山分别设有服务中心,帮助地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培育新兴产业。
作为省产研院区域合作部主任,孙主任是杨瑞博士和友达最初的牵线人,之后也一直大力推动双方的合作。他介绍说,昆山开发区里的台资企业比较多,很多制造类的企业度面临低碳绿色转型的压力。“友达光电自身理念也很好,主动地去寻求低碳转型,我们了解之后,就积极地促成它跟杨老师的合作。”
孙主任的团队一方面了解产业的问题、企业的具体需求,另一方面也了解高校的技术专长,“他们会提供比较具体的匹配,匹配之后会促成我们谈合作。”杨瑞博士说。
昆山服务中心的团队全程陪同杨老师走访昆山的几个有意向的企业,并且邀请昆山的相关政府工作人员讲解这个项目合作能够享受到的政府的补贴和政策支持。
与友达第二期500万项目的落地,也离不开大学对杨瑞博士团队的支持。他提到,实验室的申请、实验空间的需求都得到了校长席酉民教授、助理副校长马飞教授、智能工程学院院长林永义教授、西浦-集萃学院运营院长周玮的大力支持。
“大家都做了很多工作促成项目落地,真的十分感谢!”杨瑞博士说。
把学生培养好,把口碑做出来
杨瑞博士所在的团队目前已有十多位博士生和硕士生。
“相对来说,在高校组建科研团队,能够拥有较高的自由度进行科研工作,实在非常感谢学校和学院给予的全方位支持和帮助。”他谈到。
杨瑞博士把实实在在做科研的态度也延续到学生培养上。“我们每招来一个学生,我们就希望好好的指导他们,让学生真正学到本事,让他们也更有自信心。”
他提到,这一届智能工程学院、西浦-集萃学院的硕士生整体非常优秀,这几年生源也越来越好。
“我们就希望把学生培养得更好,把我们研究生培养的口碑做出来。”
(记者:许楠、张蔚 编辑:寇博)
2023年05月23日
相关新闻
硕博故事 | 深入产业做课题一年,他们决定读博
一年前,西交利物浦大学2021级硕士生宋宁非、张文起、欧阳元兵在西浦-集萃学院研究生联合培养课题双选会上,找到了自己感兴趣的研究课题。 深入产业做课题近一年,如...
阅读更多当虚拟现实技术遇到无人车:西浦研究人员提出远程人车交互技术新方案
西交利物浦大学、伦敦国王学院和英属哥伦比亚大学联合研究团队将虚拟现实中常用的微缩世界技术创新地应用于远程实时操作无人车上,令远程人车交互更为自然。有关该技术...
阅读更多新材料让太阳能电池更高效 西浦学者研究发表于国际期刊
在全球能源危机的大背景下,降低人类对不可再生能源的依赖已成当务之急,而太阳能正是目前最佳的可持续能源之一。 太阳能电池板是由太阳能电池组成的,它通过收集太...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