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子故事 | 通往牛津的自习教室

2023年06月09日

在西交利物浦大学,沿着数学楼二楼的走廊一路向前,有两间相邻的教室,教室没课的时段里,应用数学专业的张雁婷常在这里自习,一坐就是四年。

做暑期本科生研究项目时,她和老师同学们在教室里开会、讨论,在黑板上演算;

带科研项目的老师要找雁婷时,会和她开玩笑说“去你的大本营”、“你的办公室”;

连数学楼的保安大叔都已熟悉这个女生,她总要待到十点“清楼”才回寝室……

今年3月15日的晚上,晚自习的教室里响起雁婷的一声惊呼。

“那段时间的内心起伏比较大,基本上都是半夜醒一次,醒了看一下邮箱。”她说。

“那天在教室自习,突然手机进来一封邮件,点进去之后,我看到了‘请查收’,看到了‘我们很高兴……’,我不敢相信。邮件来自牛津……”

牛津大学、纽大、宾大、杜克……大四申研季,张雁婷共收到9个来自全球顶尖名校的研究生录取通知。

收到offer后,她总是第一时间给妈妈打电话报喜。四年前,高考“小三门”没考好的她,甚至不愿回高中参加各大高校的宣讲会,是妈妈代她参加,并高高兴兴带回了一个名字:西交利物浦大学。

从满分essay到数学社讲师

雁婷从小喜欢做计划,喜欢收集信息,喜欢琢磨问题。

她说,上海很多小孩是泡在补课班里长大的。“但我完全不会觉得这是件痛苦的事。我就是愿意去上课,我甚至要求读两个数学课。”

一进西浦,她发现:“这所大学非常适合我。我只需要按课表去上课,其余的时间全部由我自己支配。”

雁婷养成了“把学习当成一份工作在做”的习惯:每天早上从宿舍去学校,该上课的时候上课,不上课的时段找教室自习。

“你说如果给我一天时间,不让我学习?我会有自己的一些娱乐方式,但是我并不觉得这能占据掉我一整天的时间。”

入学时,雁婷分在EAP(学术英语)课的常规班,第二学期进了加强班,大二进入高阶班。

她的一篇英语essay(小论文)甚至获得了罕见的满分,在同学中传阅。

“西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努力会有回报。当时我印象特别深刻,我的EAP老师对我说:你的努力对得起这个分数。”

在西浦数学社,雁婷遇到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小伙伴。疫情期间,作为讲师团的一员,她的任务是根据团长制定的计划,录制线上讲座。

“我们分配每个人讲哪部分,然后提前学习学校的课程,做PPT、试讲、录视频,把它传到网上。”

数学社组织的系列讲座,受到大一新生的欢迎,同学们的反应“挺火爆”的。

为了提前准备,雁婷在大一寒假就把下学期要上的微积分给自学完了。

“我自己也很享受,把一个知识点给别人‘讲懂’的感觉。通过我的讲解让别人能理解透彻,真的是非常有成就感的一件事。”

选你“很享受”的专业,不因为它是“申研天花板”

每个西浦学生在大一阶段都面临一项自我探索的重要课题:选专业。

有人说:应用数学专业的申研质量超级好,简直是“申研天花板”。

也有人“劝退”:数学太难学了,真的需要一点天赋才能学懂。

以电子信息大类考入西浦的雁婷,当时在微积分、线性代数课中找到了“很享受”的感觉。她甚至会在课前一小时就提前去阶梯教室,占一个第二排正中最好的位置。

“上大学之前,每道数学题都有个正确答案,我的任务是把题解出来,去拿更高的分。

“教微积分的蔡力老师教会我很重要的一件事:数学的世界很多是没有答案的,你需要一些好的想法、好的工具去帮你解决问题。有了更广阔的视野,才知道数学原来是这样的一番天地。”

(图为张雁婷经常自习的教室MB241)

追随内心兴趣,雁婷选择了应用数学。

大二时,同一门数学分析课,她跑去不同的教室,听蔡力博士和Aistis Atminas博士讲课。“老师们思考问题的角度是不一样的,讲课的切入点也会不一样,让我学到更多。”

儿时要求“读两个数学课”的雁婷,在西浦度过了沉浸在数学世界里的四年。

她发现,“只要花了心思,大学数学是完全可以学明白的。古往今来那么多数学家在做的事,他们的目的不是让数学成为一个很多人学不了的专业,而是要让更多人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科研世界里的“初生牛犊”

大二寒假,雁婷留校准备数学建模竞赛,Aistis Atminas博士(下图左)看到她一个人在教学楼自习,在她旁边坐下,一坐就是3个小时,向她介绍了自己的研究领域:图论。

“我们数学系真的有非常多热爱数学的老师,穷其一生去做数学。”雁婷说,“我和同学私下里把Aistis叫做‘图论宣传大使’。”

从参加Aistis为感兴趣的同学们自发办的一系列图论workshop,到加入Aistis带领的暑期本科生研究项目(SURF),第一个月高强度学完华威大学的一门研究生课程,第二个月研究解决图论难题——雁婷跨进了科研世界的大门。

图论作为离散数学的一部分,在计算机领域如何发挥作用?求知心切的她,在学校推介的众多海外交流项目中,申请到了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的暑课“算法与复杂度”。

正值疫情,她在上海家里上网课,与UCLA的在校师生相隔十多小时的时差。

“有时凌晨1点开始上课,有时凌晨5点,生物钟跟着加州走。”

“当时我真有点初生牛犊不怕虎。”遇到老师上课讲到陌生的内容,她就先记录下来,课后自己找书、找资料自学。

“九周的课程,每礼拜要交一个作业,所以要跟紧这门课的脚步。”最后,她拿到了A的好成绩,还获得了UCLA教授的课程推荐信。

除了图论领域的钻研,雁婷也在不断探索新领域。她把西浦校外导师的资料“翻全了”,与人工智能和数据科学背景的杨晓春导师进行了互选,并参加了杨老师关于工业人工智能的暑期实践项目,数据科学向她展现了“崭新而庞大的另一个世界”;毕业论文阶段,她在饶志平博士的指导下完成了关于最优控制理论的课题项目……

“在这个过程中,并不是说我的目标是一直不变的,我会在不同的状态下去思考:自己将来要干什么?

“这也是大学四年我一直在问自己的问题,一直问,让自己保持在一个‘知道自己在干什么’的状态,这样逐渐就走出一条自己的路来。”

申研季,雁婷在数学和数据科学两个方向的申请都开了花。牛津大学的“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基础”专业是她心中的“白月光”,她将在组合数学、图论及理论计算机领域继续深耕。

尾声

高中三年,雁婷的目标是冲刺上海交大或复旦医学院。高考没能考到理想成绩,对她的打击不小。

妈妈代她去参加招生宣讲会。当天来的基本都是上海本地大学,唯一一所外省的高校是西浦。

回家后,妈妈说:“现场有一个小男生,跟我们讲西交利物浦大学有多么好。我感觉,这个学校很适合你!”

学子故事采访快结束时,雁婷说,她要回上海参加招生会了。

“每年暑假我都会抽出时间参与上海的招生宣讲。西浦给我留下了太多美好的回忆。给别人述说我的大学体验,对我来说是一份很珍贵的纪念。”

(记者:石露芸 摄影:赵宸绪 其他图片提供:张雁婷)

2023年06月09日

学子故事 | 不完美的起点也可以写一个好故事
人文社科
招生专区

学子故事 | 不完美的起点也可以写一个好故事

古希腊德尔菲神庙上有一句箴言:“认识你自己”,这既是哲学的第一命题,奠定现代文明的逻辑与科学,也是西交利物浦大学人文社科学院学生张雨晴四年大学之路的写照:“在西...

阅读更多
学子故事 | 西浦本硕博,很帅,很幸福
科技
招生专区

学子故事 | 西浦本硕博,很帅,很幸福

王开在讲故事的时候,全情投入,特别真诚。他喜欢用两个词:一个是“太帅了”,一个是“很幸福”。 “数学就是在探究自然的终极规律,规律是很简单的,数学把所有问题通过...

阅读更多
学子故事 | 走!组团去耶鲁!到更大的世界看看!

学子故事 | 走!组团去耶鲁!到更大的世界看看!

这一届理学院生物信息专业的同学有点厉害,不仅名校offer拿到手软,今年还出现一股组团去耶鲁的阵势:相继有6位同学收到了耶鲁大学递来的橄榄枝! 该专业的负责人生...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