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教授

访问教授

访问教授

余明斌
余明斌教授现担任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的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兼任上海微技术工业研究院资深副总裁,同时也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委员会的成员。
余教授于1995年在西安交通大学获得博士学位。2000年至2017年,他在新加坡A*STAR的微电子研究所担任教授。在A*STAR工作期间,他作为新加坡IME硅光集成方向的创始人和学术带头人,将新加坡IME的硅光子工艺平台打造成国际顶尖的技术开发高地,并于2010年被授予新加坡总统奖。
余教授的研究方向包括硅基光子学和光电子集成技术及应用。从2017年起,余教授负责主持多项课题,包括上海市重点研发研究计划以及中国科技部的研究计划。他在《自然》、《物理评论》、《应用物理学报》等高水平国际学术期刊和会议上发表了300多篇研究论文和60项授权专利(8项国际专利)。

 

张浩
张浩博士现任苏州实验室(国家实验室)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包括专用高性能计算系统、高性能AI芯片、AI驱动的材料计算及高性能互连网络设计。他在SC、CLUSTER、ASP-DAC等高性能计算领域顶级会议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申请/授权专利20余项,曾获2013年亚太设计自动化会议最佳论文奖。
归国前,他曾在日本学习工作十年,2014年毕业于庆应义塾大学获博士学位,后在日本理化学研究所RCCS、BDR等世界顶级研究机构工作,师从异构科学计算先驱、日本工程院院士太宰治教授。
在理化学研究所期间,他参与了全球最快超级计算机”富岳”、分子动力学专用SoC芯片及其MDGRAPE系列超算系统,以及多款深度学习硬件加速器的研发工作。

 

宋克楠
宋克楠博士现任北京石墨烯研究院理论计算与智能仿真中心主任。
他精通量子力学与多体物理理论,尤其在量子输运理论、线性响应理论和久保公式领域造诣深厚,对凝聚态物理中电子与磁子的量子输运、自旋动力学、自旋轨道矩效应及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具有深刻理解。
宋博士是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方法与数值计算的计算物理学专家,能熟练运用VASP、Quantum Espresso、CASTEP、Wannier90等多种DFT软件开展科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