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1月19日
近日,西交利物浦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系学生在“首届全国城乡规划专业大学生乡村规划方案竞赛”中荣获一等奖和最佳研究奖。
西浦参赛团队由四位大四学生忻晟熙、周翔、陆思羽、罗燕南与两位研究生王琦、刘梦川组成;指导老师钟声博士(下图第一排右三)、王怡雯博士(下图第一排左一)和 Christian Nolf博士(下图最后一排右二)为项目提供了全程指导。
他们的方案《人地共生 破圩之围》以苏州同里镇湖南村为蓝本,从全国60所高校的136个乡村规划设计方案中突围获此殊荣。
全国大学生乡村规划赛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主办,以积极推进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贯彻落实十九大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宗旨,分别以浙江台州基地、安徽合肥基地、全国自选基地为类别要求参赛者进行规划设计。
大赛共设5个一等奖。其中,全国自选基地组是参赛队伍最多、竞争最为激烈的组别,西浦团队不仅荣获该组别仅有2个名额的一等奖,还获得唯一的“最佳研究奖”。
借鉴全球最佳实践 用乡村的视角看待乡村问题
湖南村地处江南特有的湿地区域,以水乡、条状村落、世代相传的圩田为特色,圩田体现了传统的防洪和农耕方式。参赛团队围绕“圩”动了很多心思。
忻晟熙同学介绍说:“我们从社会、经济、环境三个角度进行方案规划,包括对每个圩进行改造,在不破坏整体结构的情况下,使得每个圩既有经济效用,又有社会效用,还有环境效用,让古老的圩田重新焕发活力。”
在Christian Nolf博士的指导下,参赛团队在设计中参考了兼具环境净化能力与防洪功能的法国潟湖系统,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本土化的再改造,增加产业价值和经济效应,形成了“北鱼南稻、稻虾共生”的规划思路。
西浦城市规划与设计系对江南生态湿地已研究考察多年,曾在同里古镇举办过专题国际工作坊等研究项目。
“我们的教学关注中国现实世界的规划问题,引导学生从全球最佳实践的视角,找到切合中国语境的方法,来解决当地的实际问题。”王怡雯博士表示,“我们很高兴看到学生们运用国际化思维、解决本土化问题的努力获得了评委们的一致认可。”
Christian Nolf博士在指导学生做规划时着重强调了这一区域当前所面临的问题:“如何在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农业模式转型,与历史遗产、人文景观的保护之间,建立新的平衡。”
“尽管我们的方案还存在一些不足,但扎实的研究、逻辑化的思考和真正从乡村出发、解决乡村问题的视角,是获得评委认可的原因所在。”钟声博士表示。
钟声博士在西浦教授本科生《乡村规划》这门课,“通过这门课能让学生对中国整个社会系统的认知更完整,我们引导学生了解城乡差异,用乡村的视角去看待乡村的问题。”
“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城规系研究导向型教学显成效
从去年暑假开始,参赛团队的师生们就运用参与式规划方法展开实地调查,了解基层村民的最真实想法。
王琦同学介绍说:“我们先收集村民对村子的发展有什么意见,然后基于村民的想法做一个前期方案,再把方案带回村子,在村民大会上用通俗的话讲给村民们听,收集反馈意见,再回来改进我们的方案。”
钟声博士表示,“这次竞赛也是对西浦推行研究导向型教学的一次成果检验。当前国家正在推动规划专业的教育改革,相信西浦在教学模式创新方面所做的探索,能对此起到一个积极的催化剂的作用。”
此次参赛的本科生分别来自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的“环境规划”和“城市设计”两个方向,研究生也分属“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两个不同专业。
“六位学生涵盖了不同的专业方向,而三位指导老师也有各自的研究领域,这使得我们能从彼此身上快速获得有益的见解。”王怡雯博士说,“参加这次比赛,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经历了一道陡峭的学习曲线。”
“这次的研究项目也充分显示了,苏州古老的村庄和乡村景观具有很大的潜力,能够在可持续的未来发展中发挥新的功能。” Christian Nolf博士总结道。
1月15日,参赛的西浦师生们再度回到湖南村,与村民们分享了获奖的好消息。
(记者:石露芸 编辑:寇博 供图:城市规划与设计系)
2018年01月19日
相关新闻
城规系开展国际工作坊 调研江南生态湿地特点
近期,来自比利时鲁汶大学和苏州科技大学的师生应邀参加由西交利物浦大学举办的国际工作坊。本次工作坊聚焦水态都市主义,旨在合作建立江南生态湿地和水乡文化区的详细...
阅读更多城规系学生参与北京胡同创意设计大赛并获奖
历经历史沧桑、根植于古老传统文化的北京胡同,如何在时代变迁中焕发活力,将文化传承与现代宜居属性融为一体?近日,由西交利物浦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系四名大学生组成...
阅读更多城规系学生开展社区调研 探讨城市规划在社区发展中的作用
近期,80余名西交利物浦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系的大二学生对苏州社区进行集中调研,旨在探讨城市规划在社区发展中的作用。他们实地考察了苏州吴江区的三个老社区,对社区...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