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西交利物浦大学媒体报道回顾(2020年12月)

2021年01月11日

过去的一个月间,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国科学报》、南方周末、南方人物周刊、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新华日报》、《扬子晚报》、苏州电视台、《苏州日报》、《姑苏晚报》、中国日报网、中国江苏网、宜校网、搜狐新闻及新浪新闻等国家级及省市级媒体关注并报道了西交利物浦大学,内容包括高等教育探索、专家观点、学子风采、教学特色及校园活动等。在中国国际电视台、Mongabay等英文媒体上,西交利物浦大学的研究人员也多次发声。

1. 高等教育探索

中国教育电视台:留学为你来 | 西交利物浦的“未来教育”故事

导读:日前,《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意见》正式印发,而陈宝生部长也在近期强调,要进一步推动教育对外开放。在这个全新的发展阶段,《留学为你来》特别制作“中外合作办学巡礼”系列节目,把近期备受关注的中外合作办学院校作为观察对象,讲述他们在教育对外开放一线的故事。

12月24日,该节目邀请到了西交利物浦大学执行校长席酉民教授,讲述学校自身的独特故事。而它的中外合作办学故事,和未来有关。此外,设计学院的石煌博士(Dr Juan Carlos Dall'Asta)及智能工程学院的翟禹嘉博士也被邀请出镜,介绍了疫情期间的线上授课方式及控制实验室等。

《中国科学报》:“营造新生态”的三个本质问题

导读:《中国科学报》12月22日报道关注了由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主办、元知智慧教育论坛合办的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第七届年会。在分论坛上,西交利物浦大学执行校长席酉民教授谈到了未来教育的教学模式以及培养人才的方向,具有借鉴意义。

《中国科学报》:被疫情改变的大学

导读: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影响了国内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具体到高教界,高校教师们一面身体力行科技抗“疫”,一面也在应对史无前例的教育挑战。12月29日,在《中国科学报》的综合性稿件《被疫情改变的大学》中,西交利物浦大学执行校长席酉民教授阐述了“后疫情时代“高等教育所面临的三大问题。

《苏州日报》:以党建领跑高校、院所与产业协同创新,苏州独墅湖科教创新区全力推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探索产教融合“慧湖路径”

导读:12月1日,《苏州日报》通过西浦慧湖药学院的成立,聚焦了科教创新区以党建领跑高校、院所与产业协同创新的发展模式。通过区域内党建资源内在联动,科教创新区全力推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探索打通产教融合“慧湖路径”。

该新闻亦吸引了苏州新闻网等媒体报道。

宜校网:西交利物浦大学专访|从1977高考恢复首批大学生到担任大学校长,他如何管理一所中外合作大学?

导读:宜校网12月16日专访了西交利物浦大学执行校长席酉民教授,席校长就西浦创办初衷和教育理念、独特性、师资力量及招生相关等内容进行了解读。

2. 专家观点

《新华日报》:原产地追溯、成分勘察、味道分析……嫦娥送来月壤可以这样打开

导读:12月17日凌晨1点59分,完成月球“挖土”任务的嫦娥五号返回器在内蒙古四子王旗成功着陆,来自月球的“土特产”被“快递”成功。这也是1976年8月苏联“月球24号”探测器最后一次采集月球样本至今,人类44年后再次更新月壤样本。

“月壤能种菜吗?”“月壤味道如何?”……12月23日,《新华日报》“科技周刊”栏目就上述问题采访了西交利物浦大学健康与环境科学系陈正博士。

南方周末:教育部:留学生回国上网课,不影响学位学历认证结果

导读:南方周末12月22日报道中提到,为缓解疫情导致的出国留学受阻问题,教育部推动中外合办大学、机构和项目临时扩招;疫情下的全日制留学生通过网课方式获得文凭,其认证也不受影响。

为此,南方周末记者采访了西交利物浦大学执行校长席酉民教授,及应用语言学系副系主任魏日宁博士。席校长解释道,这是现行制度下解决一批学生上学问题的灵活举措。

该新闻亦吸引了腾讯网等媒体报道。

南方人物周刊:告别花钱:那些与消费背道而驰的人

导读:南方人物周刊12月13日的人物专访聚焦了环保主义者这类人群。西交利物浦大学媒体与传播学系助理教授黄炎宁博士认为,环保是非常偏中产的一项社会运动,如何从整个社会上立法,从国家政策的层面去改变值得思考。

3. 学子风采

《新华日报》:玩转长三角盲盒 让世界读懂中国 | “在中国,看Frank打开长三角‘盲盒’”融媒体行动收官

导读:12月9日,《新华日报》报道介绍了“在中国,看Frank打开长三角‘盲盒’”大型互动式融媒体行动。该行动聚焦了六位长三角人的平凡故事,通过双语报道和短视频、新闻游戏、新闻H5等方式讲述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成就与变化。西交利物浦大学的研二学生Naraynen Neevesh说自己有了向家人介绍长三角地区的新方式。

该新闻吸引了中国江苏网等媒体报道。

4. 校园活动

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苏州开设研修班助力长三角地区文化发展

导读:12月5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WHITRAP)苏州分中心与西交利物浦大学联合举办的“2020亚太地区古建筑保护与修复技术高级人才研修班暨长三角地区古典园林人才研修班”在苏州古典园林留园开班。为期9天的授课,以“建成遗产的保护与地方可持续发展-苏州园林研究的历史与方法及其遗产价值的观念与维度”为主题进行深度探讨。

该新闻亦吸引了中国网网易等媒体报道。

中国日报网:“一带一路”产业园发展高峰论坛在西交利物浦大学召开

导读:中国日报网报道了12月19日在西交利物浦大学举办的第二届“一带一路”产业园发展高峰论坛暨对标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研讨会。该论坛邀请了来自生物医药及其细分领域的多名嘉宾参与。西浦科研与研究生院院长马飞博士、西浦慧湖药学院执行院长王牧教授和西浦智库的宋瑜博士等分别发表了精彩讲话。

该新闻亦吸引了《扬子晚报》《新华日报》苏州电视台《苏州日报》等媒体报道。

MBA中国:西交利物浦大学活动回顾│B Corps共益学习坊:青年声音与CSR

导读:12月12日,MBA中国报道回顾了由IBSS市场营销专业学生李瀚笙策划主持的B Corps(共益企业)线下主题工作坊活动。工作坊邀请到了西浦国际商学院战略与可持续管理副教授曹瑄玮博士和B Corps共益企业中国倡导团队项目经理姜宇霏女士作为活动嘉宾进行分享。

中国教育在线:西浦成立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 助力大学知识产权资源和科研发展

导读:12月8日,中国教育在线报道了西交利物浦大学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该中心于10月20日正式成立,挂靠图书馆,旨在更好地盘活、用好知识产权资源,使其产生效益,助推西交利物浦大学科研发展,创造更大的价值。知识与信息中心主任、图书馆馆长毕新博士表示,西浦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将紧跟国家与学校发展规划,密切配合学校教学、科研、管理需求。

5. 教学特色

《姑苏晚报》:3.6万外籍人士在苏生活 瞧!苏州老外是这样学中文的

导读:《姑苏晚报》12月21日报道了苏州再次入选“魅力中国——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这一榜单。而大学是外国留学生系统学习中文的主要场所。西交利物浦大学2008年开设了主要面向留学生的汉语课程,平均每年有超过400名留学生参与学习,有效满足了留学生学习中文的需求。

6. 英文媒体报道

中国国际电视台:苏州推出数字人民币红包

导读:12月12日,中国国际电视台报道了苏州在“双十二”购物节上推出了10万个数字人民币的红包。为此,《中国24小时》(China 24)节目直播连线了西浦国际商学院陈秋雨博士,邀请陈博士就数字人民币相关话题进行点评。陈秋雨博士认为,苏州很幸运能够成为数字货币试点地区,因为数据的使用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和数据竞争的重要推动力。同时,她还提到了数字货币电子支付相较于纸质货币的几个优势。

Mongabay:中国公众对控制野生动物贸易的支持率在疫情发生后不断提高

导读:12月9日,Mongabay报道指出,研究人员近日在《生物多样性》上发表研究报告称,中国公众对待野生动物贸易的态度已经有了重大转变,他们倾向于对野生动物贸易进行更严格的监管,并愿意停止食用野生动物。

研究报告的共同作者、来自中国苏州西交利物浦大学的野外生态学家肖凌云博士表示,大量城市青年的反应可以解释发生这一重大转变的原因。肖凌云认为这些结果还是很鼓舞人心。

该新闻亦吸引了South Africa Today等媒体报道。

(编辑:陶韵吉 王国娟 Tamara Kaup)

2021年01月11日

媒体聚焦:西交利物浦大学媒体报道回顾(2020年11月)
要闻聚焦

媒体聚焦:西交利物浦大学媒体报道回顾(2020年11月)

过去的一个月间,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中国青年报》、《教育家》杂志、《中国日报》、《中国科学报》、央广网、澎湃新闻、中国新闻网、江苏电视台、《扬子晚报》、《...

阅读更多
媒体聚焦:西交利物浦大学媒体报道回顾(2020年10月)
要闻聚焦

媒体聚焦:西交利物浦大学媒体报道回顾(2020年10月)

过去的一个月间,《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江苏电视台、《苏州日报》、中国日报网、央广网、金陵之声广播电台、中国新闻网、新浪网等国家级及省市级媒体关注并报...

阅读更多
媒体聚焦:西交利物浦大学媒体报道回顾(2020年8-9月)
要闻聚焦

媒体聚焦:西交利物浦大学媒体报道回顾(2020年8-9月)

过去的两个月间,中国教育电视台、《科技日报》、《神州学人》杂志、《中国环境报》、江苏电视台、《旺报》、《新华日报》、《扬子晚报》、苏州电视台、《苏州日报》、...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