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6月22日
离大四开学还有30天。贾申一个人窝在家里,打Kaggle。最忘情时,他会喃喃自语,一个人对着墙说话。
对于全世界搞数据科学和机器学习的开发者来说,谷歌旗下的Kaggle被认为是一个磨砺功力的平台,也是扬名立万的江湖。
两个月前,贾申与学弟联手参赛,首战即杀入全球排名前10%,在即将摘获一枚铜牌之际,却因新手对比赛规则的不了解而犯规,被判成绩无效。
贾申是西交利物浦大学应用数学专业本科生。他说,“国内打Kaggle的很多都是一流高校的硕士生,我就是想看看,差距有多大?去竞争、去看到自己的差距,是好事。”
失去一块铜牌后,他单枪匹马,再战Kaggle。身在上海的他,把手机调成英国格林威治时间,每天严格按照竞赛的时间档吃饭睡觉。
“我不是为证明自己有多了不起,而是想给自己一个答案,给大学四年一个答案。”
最后两场比赛,他接连打入全球前8%,拿下两块对他意义深远的铜牌。
“一个人不可能永远都心平气和。关键时候,该打出血性就打出血性,这是对自己的一种正义。”
贾申的热血,来自他找到了自己的“心之所往”。
“斜杠青年”陷入迷惘
大二上学期,贾申坐在学校就业中心的咨询室,就业辅导老师根据他的专业,为他列出几个建议的职业方向。老师每列一条,他反驳一条,最后老师问:你到底想要什么?
贾申来自上海市一所重点高中,数学成绩常年排在年级前五。高考时因分数原因,错过了向往的上海交大医学院。父母说:“你既然没能考到一个合适的985,还不如去中外合作大学。”他就这样来到西交利物浦大学,选择了应用数学专业。
从5岁开始学京剧、练武生的他,凭借《林冲夜奔》等剧目,获得过几个上海市的高水平艺术奖。“因为有舞台经验,大一我参加了话剧演出,演男一号;还因为从小学打鼓,我进社团玩乐队,参加了独墅湖摇滚音乐节、西浦新年音乐会……”
“大一时,我觉得自己就是个‘斜杠青年’,好像什么都能做好。至于未来是什么?我还是个孩子。”
大二一开学,当他还些许沉浸在对“斜杠青年”角色的迷恋中时,同届的很多同学已经明确目标、加速前进。他感受到peer pressure(同辈压力)带来的“暴击”。
“大学四年的某个时间点,很多人会突然开窍。有人开窍比我早。”
“去做职业咨询的时候,我对老师给出的建议基本持全盘否决的态度,因为当时我对自己的专业还没有很好的认知。”
问题是,如果不去摸索,如何知道未来在哪里?
科研揭开“神秘面纱”
“哒哒哒”,贾申敲开苏老师的门。
大二下学期,身边的朋友们刮起了“SURF风”。SURF是西浦的“夏季本科生研究基金”,同学们都在各自找项目、跟着老师做科研。
贾申的主动自荐,为他赢得了机会,他参与到一个数据科学与生物健康交叉学科的项目中来,该项目由苏炯龙博士(下图右一)和孟佳博士(下图左一)带领。
做科研所需的知识储备大大超越一名大二学生的专业课所学。怎么办?他拿出备战GRE时练就的战斗力:制订计划、按表操课,去循环、去迭代!
“基于所需的基本功,苏老师帮我列了几个知识点,然后我去请教博士生,学长们帮我画一条小路出来:比如这三个概念点,先到A,才能过B,一路学下来就可以走通C。”他说。
点滴的进步带来“正向反馈”的快乐。“那是我学编程进步最快的一段时间。基础性的概念在暑假每天大量时间的轮番轰炸下,揭开了神秘的面纱。”
“‘科研’,这是个听起来高不可攀的名字。但当你脚踏实地亲身去尝试、去敲下第一行代码的时候,其实已经成功了一半。”
经过这番摸索,贾申对数据科学有了初步的认知,SURF帮他“推开了原子世界大门”。同年11月,他将SURF成果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至国际学术会议。
“初尝甜果的我,产生了一种很顺利的错觉,觉得自己很了不起。”
前头有绝望在等着他。
黎明前的黑暗与绽放
数据科学是什么?
“大二暑假的我曾以为数据科学是个‘点’,在有限范围内我掌握了一定知识,能成为其中的佼佼者;但当有一天走出这个‘点’之后,才发现自己在浩瀚星空中的渺小。”
选择“2+2”去英国利物浦大学学习的贾申,2020年春因疫情原因回国,课余继续跟着苏老师做科研。数据科学与大健康交叉学科的申研方向逐渐清晰了。
但正是在申研的过程中,他发现数据科学的竞争远比想象中残酷,难度也远非当年做SURF时“调个数据包、跑个小模型”可比。
“我怀念曾经一个暑假就能收获满满的时光。”
“大三下学期我开始结合课内讲义学习更高阶的知识。那是一种短期内看不到回报的付出,就如同一望无尽的隧道、无边无际的大海。”
破釜沉舟连续赢回两块Kaggle铜牌,最大的意义在于重建自信。他开始着手申请剑桥大学研究生。
接下来从圣诞到新年,他都忙着期刊论文的修改。这是一个三校联合的科研项目,作为第一作者,他几乎每天改一版,直至论文“封稿”。
“元旦零点跨年前的几分钟,还在和苏老师讨论,挂电话前才想起彼此说一句‘新年快乐’。”贾申回忆。
“这次的科研项目历时一年有余,一路磕磕碰碰,比起大二暑假的那番顺风顺水,显得道阻且长,但也许这才是真正的进步。”
参加剑桥面试那天,他在纸上草草写下一句“I have nothing to lose(我已经没什么好失去的了)”,决心放手一搏。
如今,他已获得剑桥大学的半奖offer,将在“人口健康科学(健康数据科学方向)”硕士专业深造。
回头看:数据科学是什么?
“在SURF的启迪下我迈出了第一步,但前面的路其实还有很远很远。”
对科研心有热血的男孩贾申,如今很少跟朋友提起自己的技能包,“会与不会、懂与不懂,只不过在于角度。”
“我更愿意去谈最近在看什么、研究什么,那是我的热情所在、心之所往。”他说。
(记者:石露芸 摄影:王彦晔)
2021年06月22日
相关新闻
学子故事 | 爱肖邦、爱“半马”的工科男孩斩获7所美国名校录取
从早8点的晨会开始,蔡天羽在实验室待了一整天。傍晚,他下了电子与电气工程楼,和女朋友会合,两人从西交利物浦大学校园出发,开始每天5公里的跑步。跑到独墅湖的时候...
阅读更多学子故事 | 不确定性,既然避不开那怎么拥抱它?
西浦的本科毕业生八成以上选择继续深造,李怡琦是少数派,她选择先就业再读研。在求职路上,国内多个一线互联网大厂为她转身,多重因素权衡下她选择了东南亚最大的跨境...
阅读更多学子故事 | 非典型好学生的剑桥路
“高中的时候对剑桥是没有概念的,跟上北大还是上清华一样,说出来像个笑话。到西浦之后,居然觉得‘上剑桥’真切了起来。”“在微信里设了个背景图,写着‘不就是剑桥吗,上...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