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拥有独特的热带环境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超过400种鸟类在此栖居。在过去20年间,这座位于中国南部的岛屿经历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尽管人们为保护海南的生物多样性采取了种种举措,但巨变带来的影响仍未知全貌。
一项由西交利物浦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和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学者共同完成的研究表明,人类活动已导致海南的鸟类出现生物同质化现象,不同群落和物种的鸟类在体型和饮食等方面变得越来越相似。
这项研究成果于近日发表于学术期刊《保护生物学》(Conservation Biology)。
打破平衡
研究团队分析了相隔15年的两个时间段内,海南当地的气候、土地和经济发展状况,了解城市发展和环境保护措施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研究结果显示,经济和土地使用上大规模的变化,影响到生物多样性的诸多方面,如降低物种丰富度和变异性,导致生物同质化。同时,人类活动似乎导致海南的森林鸟类被更多对人类耐受性高的物种所取代。
海南岛是世界上最大的热带岛屿之一,是400多种鸟类的家园(图片来源:He Jiekun)
此外,研究表明,人类为保护海南独特生态系统所采取的方法,其效果可能比预想的更复杂。城市地区的环境保护给生物多样性带来了积极影响;在原先物种丰富的农村地区采取相同的方法,却出现了种群多样性的降低。这样的双重效应,使得海南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在整体上没有出现明显净损失。
论文第一作者、西浦健康与环境科学系的Emilio Pagani-Núñez博士介绍道,“我们发现,环境立法阻止了对生物多样性的极端消极影响。但是,我们也记录了海南岛生物群落间的同质化现象在增长,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具有复杂影响。”
“研究表明,生物多样性是有希望的,经济增长和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可以并行。然而,我们需要付出代价,需要制定有针对性的保护政策,尤其是针对多样化的、敏感的生态系统和群落,预防人类活动的消极影响,这是我们的责任。”
棕头鸦雀,食性广泛的,能吃各种食物,在海南茁壮成长。(图片来源:Emilio Pagani Nuñez)
保持平衡
Pagani-Núñez博士谈道,“在以人为中心的环境中,生物多样性损失和生物同质化是很普遍的趋势。”
“我们正在见证第六次大灭绝,这意味着自然群落的简化,可以与历史上导致全球生物多样性大大降低的创伤性事件相提并论。如果人类活动的消极影响持续,自然群落很有可能将不会恢复。”
“政府和企业需要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投入更多资金,并且把多样性保护纳入经济发展计划,为生物多样性、为人类创造更多景观。”Pagani-Núñez博士说。
Pagani-Núñez博士希望未来可以在此课题的相关领域开展更多研究,将团队的研究扩展至更广泛地理范围内的两栖动物和哺乳动物。他认为,更好地理解城市发展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有利于协调环保与经济发展间的平衡,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多指导。
点击阅读论文《一座热带岛屿经济发展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之间的取舍》。
(记者:王璐谣 翻译:韩香音 编辑:石露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