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子故事 | 我不是励志热血青春故事的主角,只是个行动力强的理想主义者

2023年07月03日

四年前,刚考入西交利物浦大学时,理科生张可选择了数学系,后来转到影视艺术学院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

经历了各种迷茫、探索、尝试,“东一锤、西一锤,终于找到了自己喜欢的、可以继续做下去的东西,那就是纯艺术。”她说。

四年后毕业在即,张可拿到了哥伦比亚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帕森斯设计学院、普瑞特艺术学院、加州艺术学院、加州艺术大学、纽约视觉艺术学院等7所世界顶尖艺术学院的offer和授予的奖学金。但实际上,她真正独立进行艺术创作的时间只有一年多。

张可是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艺术家”道路的?以下是她的自述,带你一起回顾这段艺术探索之旅。

 

内心埋下一颗种子,什么时候都能发芽

我从小时候起就对舞蹈和各种艺术形式非常感兴趣,但高中时,我没有勇气成为真正的艺术生,所以以数学成绩的优势选择了理科。进西浦时,虽然内心有读传媒的想法,但还是因为不够坚定而放弃了,选择了家长比较认可的数学系。

为了能继续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大一时我参加了很多社团:摄影协会、街舞社、小动物保护协会、职业发展协会……无论是跳舞、摄影、视频剪辑还是做社交媒体推文,社团活动给予了我充分发挥的机会,些许弥补了我内心的空缺。

在小动物保护协会的一次展览活动上,我跟一位学姐袒露了自己真正想读的是跟艺术相关专业的心声,最理想的是能拍自己喜欢的东西、发挥创意但又非纯实践的专业。她当即给了我一个建议:“你知道西浦有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吗?也许适合你。”

这是我第一次听说这个专业,我立刻在官网上查阅了信息,这个专业属于影视艺术学院,可以学习拍摄和后期制作,同时也有故事创作和视觉传达的课程,正是我感兴趣的!

幸好西浦给了我们大一再选一次专业的机会。当晚我就冲动地下了决心:这回一定要选自己真正喜欢的。

现在回想起来,虽然走了点“弯路”,但我也并不觉得可惜。只要内心埋下一颗种子,什么时候都能发芽。

一扇大门真正打开了

然而,当我成功转入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后,并没有像我想象的那样顺利。很长一段时间,我都非常迷茫和焦虑。我只是盲目地跟着老师学习,没有任何规划,不知道如何发挥自己的才能。

起初,我试图迎合老师的喜好来完成作业,但结果却适得其反,成绩并不理想。我忍不住反思:审美因人而异,如果我只按照别人的审美标准来创作,那我可能会做出别扭而奇怪的作品,还会忽略一些重要的方面,比如打好基础和学习技术。

直到大三上学期,一门关于实验电影的课让我在迷茫中看到了方向。之前,我或是在迎合别人,或是在为如何创作出既被别人理解、又能表达自己的作品而苦恼。而实验电影允许创作者自由地表达内心的想法,甚至可以自由地以跨媒介的形式将拍摄、动画和声音制作结合起来,而观众也会因此有千人千面的理解与感受。在我看来,这就是纯艺术的魅力。

在这门课上,我和团队成员创作了“Diary(日记)”,改编自长篇小说《房思琪的初恋乐园》。讲述了一个女孩在一个缺乏性教育的家庭中慢慢受到外界影响的故事,涉及我一直以来关心的女性主义议题。

我和一位组员负责拍摄和导演,还有同学负责声音制作和动画。虽然常累到虚脱,但仍然感到非常快乐,在创作过程中,我们不断碰撞出灵感和智慧,这是我前所未有的体验。

这是我第一次能够通过作品探索自己的内心世界,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我尝试超越传统和常规的限制,构建自己的审美。也是我第一次真正体会到为自己喜欢的事情而努力的感觉。

此后,一扇大门真正打开了。我终于找到了自己喜欢的纯艺术方向,明白了未来想要做什么。

人生最大的冒险是对内心的探索

我从小学习舞蹈,对人体的韵律和表达方式特别感兴趣,因此我的很多作品都与舞蹈相关。同时,我的很多作品都源于我的个人经历,正如心理学家荣格说过的:“人生最大的冒险是对内心的探索。”

在“Dance Practice(舞之修行)”这个作品中,我通过一个双通道视频,展开了一场与自己的对话,试图探索我的多重身份——韩国女团的粉丝、K-POP舞蹈表演者以及文化研究者,思考韩国女团文化对年轻女性审美的影响。

在毕业作品中,我对这个项目进行了延伸,录制了名为“How to Draw a Circle(好,去画圆)”的行为艺术视频,并在学院进行了一场现场展览。

在这个行为艺术项目中,我化身为聚光灯本身,用身体接触颜料,不断舞蹈并在地上画圆。

在展演之前,我始终难以摆脱自己作为表演者去“作秀”的心理包袱,但影视艺术学院的刘洋老师一直耐心地开导我。她的一句话深深触动了我:“真正的艺术家是通过身体来探索事物,而不仅仅是表演给别人看。”

现场表演和录制视频带给我的感受截然不同。我与观众进行眼神交流和互动,并根据观察到的反应调整舞蹈动作。现场发生了许多意想不到的事情,其中之一是我在情绪的影响下失声痛哭。有趣的是,这也被许多观众视为表演的一部分。

更让我意外的是,我收到了一些观众的积极反馈,他们也在表演后与我交流。尽管我心里预设可能有很多人无法理解或欣赏我的作品,但发现其实有这么多人能与我共情,这让我非常感动,有一种打开心门的感觉。

关于未来......

大学期间,我曾经怀疑自己做的跨媒介艺术创作能否展现出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特点。但刘洋老师对我说:“数字媒体艺术是一种在电脑普及之后诞生的艺术形式,因此所有与数字相关的艺术都可以被归类为数字媒体艺术。”这让我更没有压力地去做自己想做的艺术作品。

老师以对待艺术家的眼光看待我,让我深受鼓励,再加上西浦提供的自由开放的创作环境、丰富的课程和实践机会,我在不断探索和尝试中找到了真正适合自己的道路。对于未来的选择,我决定去更贴近我专长的哥伦比亚大学视觉艺术专业继续深造。

Richard Cornelisse老师曾经跟我说:The best art is all about service in one way or another - a call to give one’s gifts.(最好的艺术总是与服务息息相关——这是天赋的“使命召唤”。)

在我的学习过程中,我得到了很多老师的帮助和指导,他们用精力和热情激发了我不断探索和自由表达的欲望。未来,我也想像他们一样传递这种力量,希望能将艺术作为一种疗愈的过程,让更多人受益。

 

(记者:李雯祯  编辑:胡秋辰  图片提供:张可)

2023年07月03日

​学子故事 | 非典型“热血漫画主人公”:从游戏小子到剑桥学者
人文社科
招生专区

​学子故事 | 非典型“热血漫画主人公”:从游戏小子到剑桥学者

阅读更多
​学子故事 | 在路上的西浦电影人
人文社科
招生专区

​学子故事 | 在路上的西浦电影人

"阿梅和在上中学的女儿一起走回家,在楼道口碰到了在等她消息的丈夫,三个人没有对话,默默地进了屋。” “妈妈去世多年后,长大的小女孩又回到了小时候的家,手里拿着...

阅读更多
学子故事 | 当场拿下全球顶尖艺术学院offer的“艺术家”
人文社科
招生专区
西浦故事

学子故事 | 当场拿下全球顶尖艺术学院offer的“艺术家”

小学五年级,周伊宁和在贴吧里认识的朋友们共同创作着独属于贴吧的杂志,这是她第一次接触到平面视觉设计。 初中二年级,周伊宁和父母一起在电影院看《大侦探福尔摩斯...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