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管理理论介绍

和谐管理理论介绍

和谐管理的基本观点是:人类活动是不确定、多元和具有多重意义的,是有限干预下的演化,其演化过程充满了博弈。基于此,和谐管理理论提出了一套应对复杂世界和解决复杂问题的理论框架,包括愿景和使命、和谐主题、和则、谐则及和谐耦合、和谐领导、和谐扩展等核心概念。其中愿景和使命是发展的定位和长远目标,一般具有相对稳定性和战略意义。

和谐主题是特定时期的阶段性发展目标和要解决的关键问题,随发展可能调整或演化;谐则是通过科学设计和优化降低不确定性的规则和主张,例如制度、流程和架构建设等,优化设计是运用谐则的主要手段;和则是通过参与者能动性的诱导演化以应对不确定性的规则和主张,激励机制、工作环境和文化的建设及创新生态的营造是运用和则的主要手段。

和谐耦合是根据愿景和使命,在特定的和谐主题下,通过融合和则与谐则共同应对UACC(Uncertainty不确定性, Ambiguity模糊性, Complexity复杂性, 以及Changeability快变性)的机制和动态调整过程。

领导在愿景、使命与和谐主题的确定,在和则与谐则的耦合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简言之,在UACC环境中,当面对特定情境中的问题时,需要在遵从愿景和使命的基础上,分析特定阶段的和谐主题,并根据和谐主题来构建适当的和则与谐则体系以及耦合方式,并在发展中根据环境和运行情况不断进行动态调整,直到进入下一个“愿景和使命—和谐主题—和则与谐则体系—和谐耦合”的循环。

面对新技术带来的新浪潮,以及日益强化的UACC世界,人们无论是主动投入还是被动卷入,想要适应生活、工作和社会的种种范式革命或重塑,都需要一场心智模式(Mindset)的转型,即从原来熟悉的相对简单和稳定时代的“心智模式”转换到能在UACC环境下生存的新的心智模式。

结合从哲学、经验、艺术、科学、技术等方面进行综合思考的结果,和谐管理研究者提出这种新的心智模式为“和谐心智”。和谐心智主要由“愿景使命导向的系统观和动态演化、和谐主题思维的方向感、谐则与和则互动式的共生系统构建、支撑和谐耦合的融合力与平衡力,以及突破现状、升级和谐的边缘创新力”等构成。

在数字化、智能化的高度互联世界里,和谐管理的系统整体观、演化观有助于人们分层次、分阶段地精细地认识事物、把握问题所在。其问题解决思路(“主题导向下和则、谐则进行耦合”)能够提供方向导引、促进不同利益主体形成共识,并形成协作型的问题解决共同体与方案,这提供了共生关系建立的前提;进而,在和则、谐则耦合互动基础上形成多元主体的共生生态系统。

和谐管理不仅勾勒了共生生态系统的构建方式,还探讨了生态红利获取的途径:通过打破边界、融合、平衡、边缘创新等方式实现共享、共生等效应(如红利),并通过促进局部效应(红利)的扩散、反馈、指数型放大等实现生态系统的效应(红利)(用公式表达即,δeco=δ1+δ2+δ3,δ是指效应或红利,δ1是局部打破边界的共享红利,δ2是指多元共处、互动和创新产生的共生红利,δ3是因生态系统的相容性和扩展性在系统层面涌现、传播的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