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雨琪:回首西浦,展望哈佛

2020年10月15日

“对新生,我不会给出任何建设性的建议。只有一句话送给大家:你得找到你的热情所在。”

杭雨琪是西浦2020届毕业生,在西浦获得生物科学学士学位后,她在哈佛大学攻读“心智、大脑与教育”的硕士学位,将其在有关人类思维和教学过程两方面的兴趣结合在一起,进行更为深入地探索。

杭雨琪一直对人类的思想和行为这一神经科学的领域极为感兴趣。

"十几岁的时候,我就迷上了关于认知神经科学的书籍,"她说。"我很惊讶,像记忆力、注意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样难以捉摸的东西可以被科学地研究。"

杭雨琪在报考大学填报志愿时选的是商科专业,但入学后她很快意识到她真正的兴趣是在探索神经科学这一令人兴奋的领域。她并不满足只做一个旁观者。

“我想真正地学习神经科学,所以我决定转专业去生物学,为我学习神经科学这一梦想打下基础。”

随着学习的深入,她发现自己也很喜欢教学。

"在第一学期,我特别希望能够尽可能多地积累科研经验。因此我参加了国际基因工程机器大赛(iGEM)。我在波士顿做了一个演讲,我们团队还拿了金牌。”杭雨琪说。

"但是拿奖并不是我的目的。我最大的收获是,除了科研,我发现自己对教育也充满热情。”

比赛要求杭雨琪给一群孩子做演讲,她很欣喜地看到孩子们都非常兴奋,他们对科学展现出了强烈的好奇。

“他们问的很多问题我都没法回答。我当时意识到,我想成为一个发掘每个人潜力的人,帮助他们找到自己喜欢的东西。”

杭雨琪在大学期间参与了各种研究活动,这些活动对她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我最难忘的经历是在上海纽约大学做人脑语言处理的研究。 我和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神经科学研究中心的联合创始人周加仙教授(下图左)一起研究社会经济地位低的儿童情绪调节的神经机制。”

杭雨琪表示,她非常希望神经科学基础研究也能给教学带来启示——这也是她选择心智、大脑和教育专业的原因。

杭雨琪解释说,困境会对学习能力产生很大影响,所以她在压力大的时候会特别注意自己的心理健康。

“在大学里有很多挑战,比如时间管理,提升英语,还有申请哈佛需要做的所有准备。 我会向身边的朋友倾诉,但有时我也会去做心理健康咨询。这并不是一件可耻或尴尬的事情,只是很正常,因为很多人会遇到这种问题。”她说。

“人们总是希望听到一些积极的、鼓舞人心的话,但我认为重要的是让他们知道,即使是努力上进的人也一样会经历很多困难和挫折。”

杭雨琪在西浦的经历和她所处的环境也帮助她形成了自己的教育理念。

“我很感谢我所有的导师,尤其是教我生物化学的Ferdinand Kappes博士。他总是给予我全力支持。 我也很敬佩他对自己所做的事情真的很有激情。”杭雨琪说。

“我也特别感谢我的毕业项目指导老师吕志良 教授。 他给了我很多指导,而且非常严格。他总是会跟我说‘不管你将来是否从事科研,提高科学思维都非常重要’”。

杭雨琪说,出国留学一直是她梦想的一部分。

“上哈佛是我这十年以来一直的梦想,现在终于实现了。”杭雨琪说: “遗憾的是,我现在没办法体验哈佛校园的生活,因为现在我们所有的课程都是在网上进行的。”

谈及未来出国的计划时,杭雨琪说:“西浦能够把西方教育理念与中国教育资源结合起来,很适合我。”

那么,杭雨琪对刚刚来到西浦、有志进取的新生会给出什么建议呢?

“我不会给出任何建设性的建议。只有一句话送给大家:你得找到你的热情所在。努力弄清楚你是谁。”

“我在大一的时候总是问自己:我是谁?我喜欢什么?我擅长什么?如何为他人做贡献? 什么工作我愿意为之奋斗终生?我现在应该怎么做才能离梦想更近?”

杭雨琪志向远大:“说到长远目标,一方面我想攻读认知神经科学相关的博士学位,另一方面我想创办自己的教育公司,转变和提升中国的教育理念。甚至是世界的教育理念。”

(记者:Vionna Fiducia 翻译:唐可 编辑:寇博 图片提供:杭雨琪)

2020年10月15日

西浦2020届国际毕业生的下一站:昆虫研究之旅
科技

西浦2020届国际毕业生的下一站:昆虫研究之旅

除了在思考如何赶走身边的虫子时,可能很多人并不太关心昆虫。然而从大局角度来看,昆虫是生态系统和食物供应环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蜜蜂为例,作为重要的传粉者,它...

阅读更多
学子故事 | 通往哈佛之路:遇见大神,成为大神
科技
招生专区
西浦故事

学子故事 | 通往哈佛之路:遇见大神,成为大神

大二那年,从同学那里听说,学姐张晴获哈佛大学录取。同学说,“学姐好厉害啊,要不咱们也努力一把?”许清如当时的反应是:“想什么呢,做这个梦?” “虽然我这么回答,但...

阅读更多
学子故事 │ 宫之云:拒绝哈佛的女孩
招生专区
西浦故事

学子故事 │ 宫之云:拒绝哈佛的女孩

我是谁?上大学之前,宫之云没有深思过这个问题。“家长觉得女孩子不要学太累的专业。上个轻松的专业,以后有份稳定的工作就好。”——这是母亲眼中,女儿的未来。“从小到大...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