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 “冬至”。今年北半球国家的冬至日将于12月21日来临。

在中国,冬至作为一个传统又古老的节日已经延续近2,500年。而它的起源则可追溯至公元前206年到公元220年的汉代。据《汉书》记载,“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自此,“冬至” 便作为一个固定的节日流传下来。

来自西交利物浦大学人文社科学院中国研究系的Sara Sterling博士已经在中国居住长达15年,在此期间,她感受并体验过广东,北京和苏州三个不同地区冬至节的氛围,Sterling博士表示,尽管不同地区的庆祝方式不尽相同,但是冬至的意义却大抵一致:在这一年中白日最短的一天庆祝冬季的到来。

“冬至根植于中国的农业文化。在中国,冬至标志着收获季节的结束,同时也表示随着太阳的重生与漫长黑夜的消散,新一轮的种植与生长也即将开始。 庆祝活动也是对农民,渔夫和其他劳动者们一年辛勤工作给予肯定。” Sterling博士说道。

听听那些传说

在吴地苏州,百姓尤为重视冬至这一传统节气,因此有着“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在许多苏州本地人心中,冬至几乎就如同过年一般重要。

因此,和中国其他的传统佳节一样,苏州冬至的习俗也和美食,家庭聚会以及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密不可分。

在苏州,第一样一定要吃的冬至特色美食就是“冬至团”了。冬至团又称为“团圆”或是“稻窠团”,由糯米粉碾磨成团,馅料则是五花八门,猪油萝卜丝的、豆沙的、肉糜的,应有尽有。揉粉,蒸面,捏团,热气腾腾的团子就这样被端上了桌,取其名“团”和其形状“圆”来寓意“团圆”与“圆满”。在冬至夜吃上一个,就象征着一家人团团圆圆,和谐吉祥。

冬至团

除了冬至团,说到苏州冬至的特色美食,怎么也少不了“冬酿酒”。“乡田人家,以草药酿酒,谓之冬酿酒”,用桂花、糯米一同发酵酿造,清凉又微带浑浊的黄色酒液浸润出糟香,桂花香与米脂的香气。因此,虽说是一种米酒,其实浓郁的花香才是冬酿酒的灵魂。对于苏州人而言,冬至不是冬天的来临,相反则是冬天已经过到了极致意思。喝下一杯冬酿,就可以在氤氲的桂花香气中期盼明媚的春天了。

冬酿酒

桂花哪儿都有,桂花酒也是,而冬酿酒却不是。每年仅在冬至前酿造一次,冬酿酒也是限量供应的。这就应运而生了“沽酒”,又称“零拷”,这一苏州独有的社会现象。苏州本地人,尤以年长者为甚,都会在冬至前一周,争相到冬酿酒老店抢购,带着自家攒好的空可乐瓶甚至是空油桶在大街小巷的店铺外排上弯弯扭扭的长队。

沽酒

在苏州,还有一个如今已经鲜少被提及的冬至美食便是馄饨。尽管吃馄饨的习俗已经在江南地区逐渐淡化,但是馄饨确实与苏州有过一段传奇故事。相传在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至476年),美女西施在如今的苏州为吴王制作了一种簸箕式的点心。吴王一尝,连声问道:“此为何物,如此鲜美?” 西施想,这昏君浑浑噩噩混沌不开,便随口答道:“馄饨。” 为了纪念西施的智慧,馄饨便成为了吴地苏州一道冬至传统美食。

摩登冬至

尽管冬至依然是中国人心中一个重要的佳节,经历几千万年的发展与变迁,冬至在现代的含义已经有了些许变化,如今,它更多的象征着团圆,反思,与一种生活方式的过渡。

“在苏州,冬至被许多人视为一种生活中‘魔力’般的体验,可以用来逃离世俗生活中的喧嚣与烦恼。因为苏州既是一个充满历史传奇的地方,又有着悠久的城市发展传统。”Sterling博士说。

她相信,冬至作为全球历史最悠久的节日之一,它的传统与习俗将会得以持续延申。人们会继续庆祝黑暗长日的结束,并借此机会与分散各地的家人团圆。

而如果家庭成员中的有人由于某些原因无法团聚,尤其是在今年新冠疫情的影响下,那些被留滞海外的华人,也要给他们留个座位,摆上餐食和餐具以示思念。

Sterling博士指出:“家庭团圆欢聚一堂的的庆祝仪式在社会中创造了一种持续的人与人之间的社区意识,只要人们还在延续这一庆祝方式,那么冬至便会以某种形式在中国代代相传。”

新世界

冬至过后,日头又会一天天一点点变长。对于苏州本地人来说,经过漫长黑暗的长冬,新一年的希望与期盼正在慢慢展开,阳光明媚的春天还会远吗。

记者,翻译:姜影

图片提供: Johannes Knops, 赵宸绪

  • 了解更多信息请联系:

  • 姓名

    市场与交流办公室
  • 电子邮件

    news@xjtlu.edu.cn
关注西交利物浦大学官方微信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