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说:西交利物浦大学媒体报道回顾(2023年3月)

2023年04月14日

 过去的一个月间,《新华每日电讯》、《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国日报》、中国新闻网、《新华日报》、《扬子晚报》、《江南时报》、《现代快报》、江苏广播电视总台我苏网、《社会科学报》、《华西都市报》、《苏州日报》、《姑苏晚报》、《城市商报》和《现代苏州》等国家级和省市级媒体关注并报道了西交利物浦大学,内容包括高等教育探索、专家观点、校园动态和对外交流与合作等。

在Yahoo!Finance, Times Higher Education (THE) Campus, PHYS.ORG, That’s Shanghai, The China Project 和 EX BULLETIN等外文媒体上,西交利物浦大学的研究人员也多次发声。

  1. 高等教育探索

《新华每日电讯》:寻路太仓 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样本观察

导读:据《新华每日电讯》3月17日报道,2023年正值太仓市“撤县建市”30周年。历来崇文重教、对高端科教资源向往已久的县级市,建成西交利物浦大学太仓校区和西北工业大学太仓智汇港。两所大学既是太仓原始创新基础,更是城市发展的动能所在。西浦太仓校区去年9月启用,到2025年将为当地每年输送不少于2000名高层次创新人才。校区结合太仓产业特点和发展需求,对应设置智造生态、人工智能与先进计算、芯片等学院,已有海尔集团、中科曙光等多家企业参与学院建设。

作为智能机器人学院合作伙伴之一,科沃斯创新模式研究院院长赵亮认为,让学生在校园就接受专业系统的行业技术学习,增强毕业后的适应能力,还能推动相关领域产学研深度合作,为前沿科研项目从技术研发到落地应用提供肥沃土壤。

  1. 专家观点

《华西都市报》:人工智能或打破高等教育的围墙 教育正面临一个根本变革的时代

导读:互联网诞生前,专家创造知识;互联网出现后,用户创造知识。人工智能出现后,谁是知识的主宰?ChatGPT代表的人工智能可能已经开始打破高等教育的围墙。当下,它的突破口可能主要在论文和知识的检索,那么未来呢?

从未来回望教育,从教育的终极目标看当下的教育,如果教育继续以知识传授为导向、以超前学习为捷径,那么我们能够应对人工智能崛起的将来吗?3月2日,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对话位于江苏苏州的西交利物浦大学未来教育学院执行院长张晓军。“中国的教育优势从互联网开始就受到挑战,禁止ChatGPT对大多数学校、多数专业而言,可能并非一劳永逸。”他说。

该新闻亦吸引了光明网、中国新闻网和中国经济网等媒体报道。

《经济日报》:构建开放共享的全球数字教育生态

导读: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近日在北京召开的世界数字教育大会以“数字变革与教育未来”为主题,强调国际合作是全球教育变革特别是数字化变革的重要驱动力。我国高度重视数字教育发展,将其作为数字中国重要组成部分,并呼吁各国携手推动守正创新,使数字教育成果更多惠及各国人民。

3月7日,《经济时报》就“开放共享消除数字壁垒”话题邀请了西交利物浦大学党委副书记、知识与信息中心主任毕新进行探讨。毕主任表示,数字时代为我们带来了开放合作的高效平台,开放合作也已成为推动新时代教育变革创新的关键要素。

《社会科学报》:让昆曲融入国际潮流

导读:3月15日,西交利物浦大学卢潇博士在《社会科学报》上发表观点文章。她表示,昆曲作为中国戏剧艺术的代表,其艺术特点和表达形式深植于中国文化审美之中。在“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下,昆曲对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产业具有潜在助推作用。

同时,她也提出传播昆曲需要以下几点:一是做好语言的翻译工作;二是鼓励合理应用新媒体技术;三是积极推进昆曲艺术教育的输出;四是培养当代新昆曲人。

《现代苏州》:新锐力量说苏州影视

导读:在苏州,多元化、国际化、专业化的影视人才培育氛围正在凝聚,新生代影视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苏州影视发展的轨迹上,有人寻到了“人生驿站”,有人记录了经典影像,有人留下了银幕倩影。2月,《现代苏州》采访了西交利物浦大学影视与创意科技学院副院长麦莉娟教授和影视艺术学院方程老师,邀请他们解读现代影业的苏州故事。

  1. 校园动态

《现代快报》:探索影视与新媒体艺术发展,国际创意媒体盛典面向全球征集作品

导读:据《现代快报》2月28日报道,第三届MEGA国际创意媒体盛典将于2023年5月12至18日在江苏苏州举办。目前盛典已开启作品征集通道,面向全球征集优秀短片及创意媒体作品。

该新闻亦吸引了《扬子晚报》、江苏广播电视总台我苏网、《苏州日报》、苏州电视台看苏州等媒体报道。

 

《扬子晚报》:西交利物浦大学研究生教育校园开放日吸引2000余人 产学研融合特色受青睐

导读:据《扬子晚报》3月20日报道,3月19日,西交利物浦大学首次举办硕士专场校园开放日,吸引来自全国的2000余名学生和家长走进西浦校园,与校长、硕士专业主任、硕士在读生面对面交流,参观先进实验室等教学设施,直观了解西浦研究生教育理念,专业特色以及学习氛围。

该新闻亦吸引了《现代快报》、江苏广播电视总台我苏网和《苏州日报》等媒体报道。

中国新闻网:文徵明手植紫藤“种”进西交利物浦大学

导读:400年余前,江南四大才子之一文徵明在拙政园为其好友王献臣手植一株紫藤;400余年后,建筑大师贝聿铭在85岁时设计了苏州博物馆,并在馆内嫁接了一棵文徵明手植紫藤。

3月29日,据中国新闻网报道,28日,苏州博物馆“文化教育实践基地”在西交利物浦大学揭牌。同时,已有400余年历史的文徵明手植紫藤“种”进西交利物浦校园,寓意苏州文脉的传承。

该新闻亦吸引了《中国日报》、《扬子晚报》、《江南时报》、《现代快报》、江苏广播电视总台我苏网、《苏州日报》、《姑苏晚报》、《城市商报》和《现代苏州》等媒体报道。

  1. 交流与合作

《中国日报》:浙江海宁举行青年领导力论坛 海内外学者热议青年人才多元发展

导读:据《中国日报》3月26日报道,3月25日,青年领导力论坛暨首届爱丁堡大学浙江校友大会在浙江海宁举行。

西交利物浦大学执行校长、英国利物浦大学副校长席酉民教授受邀出席论坛并做题为《数字智能时代的领导力——生活幸福+事业成功》的主旨演讲。席酉民说,面对未来教育,西交利物浦大学的做法是找个支点变革教育体系,让学生成为有跨文化领导力的世界公民。

该新闻亦吸引了中国新闻网、湖北日报网和中国侨网等媒体报道。

《新华日报》:促进教育数字化转型,西交利物浦大学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高等教育创新中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导读:据《新华日报》3月2日报道,3月1日,西交利物浦大学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高等教育创新中心(中国深圳)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国际网络教育学院课程资源共建共享、国际交流交换等领域开展合作,共同推动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确保高包容和公平的优质教育,促进全民享有终身学习的机会。

该新闻亦吸引了《扬子晚报》、《现代快报》、江苏广播电视总台我苏网和《苏州日报》等媒体报道。

《苏州日报》:西浦携手瑞士教育集团开启国际合作新篇章

导读:据《苏州日报》3月20日报道,日前,瑞士教育集团(Swiss Education Group, 简称 SEG)与西交利物浦大学在学术交流、学生培养等方面全面达成战略协议,携手开启国际合作新篇章。

该新闻亦吸引了《现代快报》等媒体报道。

《姑苏晚报》:“双塔街坊认养,伴随成长计划”阶段成果展开展 推进遗产地与社区生活深入互动

导读:据《姑苏晚报》3月26日报道,3月25日,在姑苏区定慧寺巷苏州市旅游咨询中心,一场学术性与实用性兼具的特色展览正式开展。

当天展览上,“与微缩城市互动”“在时间中阅读双塔”“双塔的时尚”和“在地行动——学生参与”四大板块内容生动地展示了2022年该项目的研究成果,探讨了可持续城市更新与活化、绿色与智慧城市、数字赋能环境设计,可持续与高新材料和社会创新等领域的相关现实问题与实践,“在为期三周的展览过程中,设计学院还会持续开展活动,如居民座谈、参与式工作坊、公共讲座及城市漫步等活动,以‘国际视野——在地行动’的方式,进一步深化‘双塔计划’与社区的联系,并探索古城更新的新路径。”西交利物浦大学建筑系副教授董一平说。

该新闻亦吸引了《苏州日报》等媒体报道。

  1. 外文媒体报道

YAHOO!FINANCE时隔三年,近三百名国际生重返苏州校园!

导读:据Yahoo!Finance2月24日报道,随着中国边境重新开放,西交利物浦大学的国际学生们在经历了三年的线上教学之后,终于再次回到了校园。

2月22日,西浦国际招生与学生服务办公室(X-Global)为来自世界各地的260多名国际生举办了欢迎仪式和新学期培训,为他们以后在苏州和西浦的学习生活提供了说明与指导。

该新闻亦吸引了Antara News、Associated Press、Finanzen.net、AsiaOne、Business Today、Shafaqna、Informazione、The Malaysia Voice、ITBizNews等媒体报道。

PHYS.ORG为什么太湖圩田是中国重要的水利遗产?

导读:据Phys.org2月27日报道,在近期发表于《规划视角》(Planning Perspectives) 的一篇论文中,来自中国、英国与荷兰的学者认为,最早出现于公元前五世纪的太湖流域的圩田景观应被视为中国水利遗产的一部分。西交利物浦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系副教授王怡雯博士是该文章的通讯作者。

该研究追溯了太湖流域的圩田景观在过去两千五百年间的演变历程,并解释了为何圩田可以被称作反映文化与社会需求持续变迁的“延续性景观”。

该新闻亦吸引了SCIENMAG、Mirage News、Quick Telecast、Samachar Central、News Concerns、Bioengineering、Alpha Galileo等媒体报道。

THE CONVERSATION:城市如何重新改造并利用以前的屠宰场

导读:2月27日,来自西交利物浦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系的王怡雯博士在The Conversation上发表观点文章。在文章中,她分析了伦敦、马德里和上海三地如何让往日的屠宰场发挥余热。

PHYS.ORG西浦学者最新研究揭示幼儿家长对家庭教育项目的需求和偏好

导读:据Phys.org3月6日报道,来自西交利物浦大学未来教育学院的高级副教授陆金金博士的最新研究发现,家长们在学习科学保护孩子的方法、寻求安全愉快的家庭环境和学习环境、改善孩子身心发展所需的营养等方面产生了强烈的需求。陆金金博士和她的团队通过对24位当地家长的深入访谈,了解了他们对于家庭教育知识的偏好和需求。

她进一步解释到:“访谈中,很多家长都提到了内蒙古自治区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让他们更为关注居住环境对孩子身心发展的影响。例如,磁场对孩子的身心发展是否会产生影响。因此,家长们渴望获得更多定制化的家庭教育知识和信息。”

该新闻亦吸引了Mirage News、Quick Telecast、Samachar Central、Alpha Galileo、Bioengineering、My Droll、The Daily Check、SCIENMAG等媒体报道。

THAT’S SHANGHAI在中国读MBA,到底值不值?

导读:来自德国的Matthias Roth自2005以来一直在中国工作。目前他在索玛(上海)自动化系统有限公司做技术总监,同时也是西浦国际商学院国际工商管理硕士(IMBA)专业一年级的学生。3月8日,Roth在接受That’s Shanghai采访时分享了自己在中国读MBA的原因以及自己在西交利物浦大学的学习经历。

该新闻亦吸引了Url4ever等媒体报道。

PHYS.ORG科学家被凤仙花“欺骗”数十年

导读:据Phys.org3月13日报道,遥远的南迦巴瓦峰,是东喜马拉雅的最高峰,周围蜿蜒环绕着雅鲁藏布大峡谷,峡谷中发现了两种凤仙花属植物——蓝钻凤仙花和锐齿凤仙花。这两种植物都有着色彩缤纷的喇叭形花朵,二者的相似性使许多科学家认为它们属于同一物种。

在近日发表在《北欧植物学杂志》(Nordic Journal of Botany)上的一项研究中,来自中国西交利物浦大学和德国波恩大学的研究人员明确了两种植物之间的一些重要差异,从而厘清了它们的分类,并确认了它们属于不同的物种。

西交利物浦大学的Bastian Steudel博士是该研究的通讯作者之一,他说:“我们正面临全球物种的大规模灭绝,因此了解每个物种及其分布至关重要。

该新闻亦吸引了Newswise、Mirage News、Alpha Galileo、Bioengineering、SCIENMAG等媒体报道。 

EX BULLETIN孟露茜子:网球是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导读:据3月13日Ex Bulletin报道,孟露茜子是西交利物浦大学的新任网球教练。加入西浦之前,她取得过诸多成就——她曾是中国国家网球队的成员,也是美国大学生体育协会(NCAA)第一级别学生运动员;她参加过多项国际级别赛事,并在美国各地巡回比赛。现在,她加入西浦体育教育中心成为一名老师,利用自己的技术和经验培养西浦学生。

YAHOO!FINANCEMEGA2023发掘创意媒体的无限可能

导读:第三届MEGA国际创意媒体盛典(以下简称“MEGA盛典”)已开启作品征集通道,面相全球征集优秀短片及创意媒体作品。MEGA盛典将于2023年5月12至18日在中国苏州举行。通过举办一系列新媒体作品展映、分享交流会、高峰论坛等活动,从而探索影视及新媒体艺术发展,促进国际间学生与相关业内人士的交流与学习。

该新闻亦吸引了Benzinga、Associated Press、Markets Insider、Morningstar、Yahoo Finanzas、ITBizNews、WFLA-TV等媒体报道。

YAHOO! FINANCE西浦国际商学院学者参与《世界幸福指数报告》编写

导读:自2012年第一份《世界幸福指数报告》发布以来,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公共政策以及企业和民间团体的行动有助于提升幸福感。今年的《世界幸福指数报告》由西浦国际商学院的王顺博士与几位来自全球顶尖高校的学者共同编写。

该新闻亦吸引了Yahoo News UK、illy.com、StreetInsider.com、Spoke、Comunicaffe International、Il Messaggero、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olutions Network等媒体报道。

《泰晤士高等教育》重新定义:课堂反馈是有效的学习工具

导读:3月27日,来自西交利物浦大学未来教育学院的Joseph Tinsley在《泰晤士高等教育》上发表文章。他认为,帮助学生在学习中有效地利用反馈,可以培养他们的判断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建立有用和可持续的反馈习惯。

THE CHINA PROJECT中国创新之路:政府支持和基础设施导向

导读:3月28日,西浦国际商学院副教授汪潇博士在接受The China Project 采访时表示,中国国有企业在基础设施创新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汪博士是Catch-up and Radical Innovation in Chinese State-Owned Enterprises一书的作者之一。此书于2021年出版,探讨了过去十年里中国国有企业在大型基础设施领域的技术创新历程。

《中国日报》:外籍友人参观亚运会场馆,连连惊叹

导读:据3月29日《中国日报》报道,西交利物浦大学人文社科学院的Angela Lewis博士参观了杭州亚运会的比赛场馆。她表示,这些场馆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泰晤士高等教育》:如何在大班教学中管理评估反馈?让学生参与其中

导读:3月29日,来自西交利物浦大学的Steve Bateman、Shi-Min How博士和张捷博士,以及来自南安普顿大学马来西亚校区的Chew Ging Lee在《泰晤士高等教育》上发表文章。文章指出,通过有效地组织和引导,可以在大班教学中为每一位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反馈。

(编辑:陶韵吉 王国娟)

2023年04月14日

媒体聚焦:西交利物浦大学媒体报道回顾(2022年12月)
要闻聚焦

媒体聚焦:西交利物浦大学媒体报道回顾(2022年12月)

过去的一个月间,《人民日报》、《科技日报》、《中国日报》、《中国科学报》、环球网、《新华日报》、《扬子晚报》、《现代快报》、江苏电视台、中国江苏网、《苏州日...

阅读更多
媒体聚焦:西交利物浦大学媒体报道回顾(2022年11月)
要闻聚焦

媒体聚焦:西交利物浦大学媒体报道回顾(2022年11月)

过去的一个月间,《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国日报》、国际在线、《科技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新闻网、《中国科学报》、新华网、《新华日报》、...

阅读更多
媒体说:西交利物浦大学媒体报道回顾(2023年1-2月)
要闻聚焦

媒体说:西交利物浦大学媒体报道回顾(2023年1-2月)

 过去的两个月间,《光明日报》、《中国日报》、《中国青年报》、人民网、《中国科学报》、中国教育电视台、《新华日报》、江苏广播电视总台我苏网、凤凰网、华商网、《...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