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城市

健康城市

本期嘉宾


陈启宁 先生

新加坡邦城规划顾问有限公司(SCP)董事/中国区总裁,30多年城市与区域规划经验,早年在江苏省城乡规规划设计研究院从事规划设计工作,后任职于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1994年到2004年参与苏州工业园区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擅长战略咨询、概念规划、总体规划、详细规划、营运规划等。

 


一、此次疫情集中暴露了哪些城市病?从城乡规划和建设的角度,哪些是可以克服的?

这次疫情是一次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2003年SARS疫情之后,其实中国经历过2004年禽流感,2007年手足口病,2009年H1N1流感,直到2019年底和2020年初的新冠疫情,中国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经验也在不断积累。现代社会传染病对人类的威胁越来越大,从2003年开始中国就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明确了管理部门,建立了预警和应急的机制。

尽管这次疫情在初期存在信息报告和公布的迟缓,引发一些人的不满,但中国政府很快采取果断措施,例如:建设方舱医院和火神山医院,加大口罩生产力度,实施封城等等,总体上能够应对疫情,全国的管控得当,很好地控制住了疫情。

这次疫情提醒我们平时应该做好公共卫生规划和应急医疗设施规划,将之纳入到城市综合防灾规划里面,也应该进一步纳入到新一轮的国土空间规划,在规划中预留出足够的土地空间。

同时也要举一反三地反思,这次疫情也是一次提醒,我们还应该重视城市公共安全规划,包括预防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社会安全等方面的规划,这些在平时都很容易忽视,不出事的时候,大家都不觉得,一旦发生灾情,就会面临很大的问题,城乡规划就是要面向未来,防患于未然

二、“健康城市”理念是否会因为这次疫情而引起各界更多的重视?

这次疫情会激发中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对“健康城市”的极大重视,会形成健康城市和健康村镇的建设热潮。“健康城市”是世界卫生组织倡导的一个理念,1984年开始推行,首先在北美和欧洲发展很快,有一系列的健康城市项目,这些项目强调以人为本,围绕人的生活方式构建健康社区和工作环境,并扩展到关注健康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全球气候环境等宏观影响要素。可以看到健康城市的理念是不断递进的,首先是环境卫生,其次是医疗和个人行为,最后是影响健康的社会因素

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将健康城市定义为,一个不断开发、发展自然和社会环境,使人们在享受生命和充分发挥潜能方面能够互相支持的城市。可以看到健康城市的含义是十分广泛的,从人的健康来说,包括人的养生、养心到养性,也就是关乎人的生理、心理和道德,是全面的健康。从推进健康城市实践来看不仅是医疗卫生部门的事情,它是它是各个政府部门、社会团体、全社会所有人共同面对的事情

中国是从1994年开始引入这个概念的,从“爱国卫生运动”的理念升级到了“健康城市”的理念,首先在北京、上海、苏州等地推广,2003年SARS之后在中国形成一阵健康城市的风潮。2006年第二届世界健康城市联盟大会在苏州举行,苏州市获得全球健康城市最佳范例奖。苏州是全国爱卫会(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向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第一个开展健康城市建设的中国城市,至今苏州已累计获得世界卫生组织、世界健康城市联盟颁发的奖项32个。

现代城市慢性病的问题比较严峻,根据苏州疾控中心的大数据分析表明,慢性病占苏州老百姓死因的96%。因此,苏州市对症下药,采取“531”系列行动计划,5就是建立胸痛等5个疾病协同救治中心;3就是建立肿瘤等三大筛查机制;1就是打造一个市民健康综合管理服务平台。苏州市还发布《“健康苏州2030”规划纲要》,明确苏州市卫生健康事业重心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到“以健康为中心”,从治病、防病、监管、参与等多维度,探索健康发展道路。去年,苏州市人均期望寿命达到83.5岁,荣获首届健康中国年度标志城市的称号。

苏州是中国众多健康城市的一个缩影,在取得这些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发现中国健康城市的建设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根据2019年《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88座地级以上城市中只有35座城市处于相对健康发展状态,健康城市占比只有12%,超过八成的城市处于超过八成的城市处于“亚健康”状态。相信这次疫情之后,各地会重视健康城市建设,健康城市的数量也会大幅增加。

我们SCP在2014年与苏州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联合开展了健康城市研究,并且举办了一次健康城市国际研讨会,来自美国、日本、新加坡、韩国、澳大利亚、香港等世界各地的健康城市研究者、设计者、实践者在苏州市探讨了健康城市的方方面面,包括:健康城市指标体系、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康的公共设施、建成环境、交通和基础设施等,还包括健康产业以及养老服务体系等等


新加坡代际融合的养老社区综合体海军部村落
图片来源:ArchDaily

什么是健康城市的国际标杆呢?英国BBC评选出世界五大健康城市,他们分别是日本东京、新加坡、丹麦哥本哈根、澳大利亚佩思和摩纳哥。而美国CNN也评选了全球十大健康城市,其中新加坡和丹麦的哥本哈根再次入榜。这两个城市的共同点值得研究,比如:重视城市规划,在健全医疗卫生体系的同时,加强公共交通的建设,建立自行车道系统和健康步道系统,鼓励体育运动,建设绿化花园城市等等,让人们有更好的生活方式,把预算投在预防上面,让人们不得病,少得病——所以减少病人就是最好的医疗卫生体系。我们也预判健康城市的研究将是未来的热点,城市规划也应该融入健康的理念。规划,让城市更健康。


新加坡总体规划草案(2019)

三、我国未来大健康产业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这次疫情的爆发让我们认识到大健康产业在城市发展和规划中的重要性,健康产业是十分广泛的:涉及到农业,例如农产品种植养殖、食品安全等等;涉及到工业,例如制药和医疗器械产业等;还涉及到服务业,例如:医疗卫生、体育、养老、保险、研发、信息化等等。一些地方在建设健康城或者康养小镇,实现养殖、加工、销售、康养等一体化,做到一、二、三产的联动发展

从2011年到2020年,中国健康服务业产值从2.4万亿发展到8万亿,年增长14.3%,根据《“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健康服务业产值将达到16万亿,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增长。也可以预计,中国生物药、化学药新品种、优质中药、高性能医疗器械等等制造业将会有很大发展。

从医疗方面看,将会有更多社会力量进入医疗领域,更多外资投资中国兴办医院。 在5G、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一系列高科技的推动下,人类社会的医疗健康领域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可穿戴设备、智能健康电子产品和健康医疗移动应用服务等将会走进我们生活

中国健康产业和人工智能、大数据的结合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例如这次疫情期间阿里巴巴支付宝的“健康码”,第一周就推广到100个城市,随后推广很快,成为城市防疫的标配,这是个人大数据在防疫方面很好的应用

健康与养老、旅游、互联网、健身等等融合,催生健康新业态。各种体育健身俱乐部和业余体育赛事,冰雪、山地、水上、汽摩、航空、极限、马术等具有消费引领特征的时尚休闲运动项目将会不断诞生。

从城乡规划来说,就会出现很多新的形态,比如医疗mall、康养综合体、医疗城,会更加强调混合开发。同时也会出现很多健康专类园区,如生物医药园、医疗器械园、医用卫生应急产业基地等等。

四、如何在城市中完善健康设施建设及布局?

健康设施包括的比较广,包括预防、治疗和康复的设施。

健康设施的建设及布局,主要是医院和诊疗机构的建设和布局。中国的医疗卫生体系的特点,一是资源总量不足,二是资源布局结构不合理,三是服务体系缺乏协作,四是公立医院扩张过快。总量的一个体现是床位数,中国的千人床位数虽然一直在进步,但2020年才达到6张,离发达国家10多张还有一定差距。资源结构不合理体现在,我们的社区医疗卫生机构薄弱,群众有病就去三甲医院。这个布局结构有待改进,要大大加强社区医疗卫生设施建设。

城市规划除了应该考虑常规的各个级别医疗设施以外,还应该考虑应急医疗设施,如:方舱医院、火神山医院之类的预案等。

中国正在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医院、老年护理院、康复疗养机构等也需要提前布局和统筹安排,最好能够与医院结合布局。在社区中心和邻里中心布局的时候,除了布局医疗诊所,还要考虑健康养老服务,为老年人提供日常护理、慢病管理、康复、中医养生保健等服务,甚至将护理服务延伸到居民家庭。

健康设施,还应该包括体育运动、健身休闲和公共开放空间等这些促进人们身心健康的设施,更多的小公园、跑步道、篮球场等等,这些属于疾病预防的设施

五、当下新冠病毒已经扩散至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新加坡的疫情控制相比之下效果明显。社区是城市健康的基本单元,那么新加坡的社区规划可以提供怎样的借鉴?

新加坡的社区规划确实是十分有特色的,组屋制度世界闻名。例如榜鹅新镇,就是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健康城市特征的。榜鹅新镇产业与居住混合开发、多元种族混合居住,社会安定;商业、医疗、教育、体育、福利设施齐备,5分钟步行可及;榜鹅水道和绿化环境非常好,TOD公交服务覆盖率高。


新加坡榜鹅水滨台组屋
图片来源:网络

重视社区这一级的组织和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完善,是很多当今规划界的人们特别强调的。这次疫情发生之后,中国规划界也说得比较多。新加坡很强调新市镇和邻里的双层结构,这些邻里都是健康细胞,细胞健康了,肌体就健康了。苏州工业园区从1994年开始借鉴了这个邻里单元和邻里中心的经验,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新加坡过境优先通道

回溯起来,其实这个理念是从英国在19世纪倡导的田园城市运动就已经开始了,英国的规划体系很强调基本单元。在18—19世纪的时候,英国城市疟疾、霍乱等传染性疾病的流行,推动城市规划建设与公共卫生体系的结合。1848年英国《公共卫生法》颁布,成为人类历史上推动城市发展的第一部综合性公共卫生法案。为了解决工业化所带来的“城市病”,英国规划先驱不断探索,在1898年诞生了田园城市的理论,为20世纪初现代城市规划的诞生奠定了重要的基石。


霍华德田园城市图解
图片来源:网络

20世纪60年代以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扩张,21世纪以来突发传染病来袭,给健康城市带来新的挑战。今天看来,这些规划理念依然十分有效。比如:社区与工作场所靠近布置,减少人员长距离流动,降低通勤交通的流量,减少交通堵塞和汽车尾气排放;丰富的社区基层服务设施可以给居民带来更方便的日常服务,也包括医疗卫生和健康休闲等方面的服务,有助于增加邻区、邻里凝聚力——这也是未来健康城市的发展方向。

如今很多地方在探讨新科技和万物互联驱动下的未来社区,这是我们未来多业态混合的生活空间,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也是我们健康城市的一种健康细胞形式。总的来说,这次疫情让我们看清了社区的价值

六、这些机遇和挑战对城市相关从业者的职业素养提出了什么新的要求?

城市规划是一种科学、一种艺术、一种政策运动,规划师需要的知识结构非常丰富,在关心物质形态的时候,更要关注经济社会发展,同时不要忘了城市安全规划。

一位城市历史学家说,城市是安全、繁忙和神圣的地方,这是城市的三重属性。平时我们比较关注繁忙这个属性,为产业发展和城市扩张而工作,规划师都很忙。这次疫情,提醒规划师关注安全问题,这里面的内容非常丰富,涉及自然、涉及工程,每一个领域都很深、很专业,比如关于生命线工程、关于医疗卫生安全,基础设施规划设计等等。城市规划还会涉及到很多神圣的东西,过去可能是神庙、教堂、广场、宫殿;今天可能是文化建筑,歌剧院、市民活动中心等等,是人们精神追求的地方。

如此庞杂的体系,城市规划是一个讲究协作的行业,这启发我们对于职业素养的要求,就是学习能力,特别是深度学习的能力。规划师应该把自己塑造成为一专多能的人才也就是T型人才,横向是可以通过协作来完成的,而纵向才是我们的价值所在。

纵向的长度也就是专业的程度决定了我们的高度。所有的城市规划设计机构都是专业服务机构,靠的是专业人士。横向的数量决定了我们的广度,现在的企业也都强调资源整合,协同工作。一个优秀的城市规划作品,是无数高价值人才协作的结果。

所以对于城市相关从业者来说,最重要的还是要找准自己的定位,持续深耕自己的专业,不断创新,发挥比较优势,成为本领域舍我其谁的专才;同时以开放的心态,与身边的人合作。